【何事得個貧?】誰關心我城

 

誰關心我城
Kari Bergrud (Manager of Church Relation / Union Gospel Missions)

作為聯合福音教會 (Union Gospel Missions) 轄下部門的一員,我們的異象是盼望看見大溫社區及菲沙河谷一帶的教會及社群能交織如一:一同追求共同裨益 (common good) ,積極回應基督召命,以達致教會及社群的健康成長。透過分享資源讓社群互助、生命共享,切實地推行並成就這異象。當你在閱讀此文時,其實你已成為這個正在展開故事的一頁。


共同禆益 (common good), 此詞是否似曾相識?

對它的認識,我們應看為「達致所有人共同的利益」。就是當我們在與造物主、受造物、及彼此關係中建立生命,當經濟及種族中能產生公義,當貧窮、無家、癖癮不再侵害我們弱勢的鄰舍,當我們「為那城求平安」(耶29:7),「共同禆益」就在我們中間。

最佳之途讓我們能經歷這一切,第一步便是 - 留意關心,讓我們先以城市作為一內圍地圓開始關注。除非我們願意去探索,否則我們是難以理解要關心城市之糾結性。由營運發牌所關注的公共安全、到公園局修剪護理提供的休憇空間、及至為人安排得以定時定點見面的系統,實在有太多方法我們可以去關心我們的城市及當中的人。

但同時,我們卻又會因為太忙、太繁、或其實是不以為然,把許多需要視而不見,把眾多方法投閒置散。當我們走在英泥地上,我們可能已忘記腳觸土地之感及創造之美;當我們駕著車輛,點與點之間人們所創建的商鋪、擺設、社群或許在眼簾下轉瞬即逝;多少時間我們的耳朵是在「耳莢」(ear pod) 的音樂中使我們與週遭的聲音與呼喊隔絕;多少次我們的視覺被五花百門、五光十色的璀燦幻影弄致眼蒙,忽視了那些就在眼前的人?

 

我們怎樣才能關心?

如何能一同關心我城?

有太多方法關心我城,但首要的是 -

我們是否關注?

當你放眼看看此城你看見什麼?

你如何關注、或其實 ...

你是否關心?

 

關心城中吾之角

Karen Giesbrecht (Registered Dietitian, Community Food Coordinator / Union Gospel Missions)

「我們只會關心我們所愛,我們只愛我們所知,我們只會真知我們所歷。」

~ Steven Bouma-Prediger ~

我成長於菲沙河谷一角之鄰近社區,印象中我家後園有一模糊不清的「疆界」概念,這模糊概念讓我能在鄰居後園的樹上攀爬、甚至在他園中摘取樹上果作小吃。我所上的學校就在步行距離內,因此我大部分的朋友都是在這方圓內。我的教會及購置大部份日常所需的商鋪,都是在這一地圓上的一角。

及至我移居溫哥華,這「一角之根」便去而不再。我曾居於五所不同的共住房屋(還未包括 UBC 宿舍),都是租住的,所以多少亦會受屋主不同條件的約制。但因當中與共住人仕在同一空間朝夕相處所建立的友誼,家的感覺還是有的。經過一天的辛勞,能有一安樂窩,與一群人共膳、結交、暢談,對我來說總是窩心的。在這些地方,有家人、有友誼、有大小事情的里程碑與烙印。

然而,在芸芸這些我所愛的人、事、地之中,我失落的卻是一份「落地歸根」的持久性。正因如此,與鄰舍建立關係總不是我的首要,我亦不會於我所處之地有絲毫的歸屬感。

數年一移的「拔根」(uprooting),驅使我及我的朋輩成為「無根人」,亦令我對一些能定居於一處的人既羡且慕。羡慕那些能參與並讓社區發展的人;羨慕那些把自己的後園及社區花園弄得生氣勃勃的人;羨慕那些在家門前放上長椅讓人歇息的人。誠然,這些「極度平凡」("Incredibly ordinary") 卻是正「開始編出一片關懷的織布而展現其可能性」("the starting place for weaving together a fabric of care and for illuminating what's possible", by Paul Sparks, Tim Soerens, and Dwight Friesen, New Parish, 137頁)。

「溫哥華認領集水池計劃」(Vancouver's Adopt a Catch Basin Program) 便是其中一項的「極度平凡」。集水池,根據市府網站形容 -「是常被忽視的街道建設 ... 卻是扮演著清除過多雨水積聚及防止社區出現水浸情況的重要角色」。留意池中物亦能保持食水安全及防止樹葉或沙石直接流進我們的河流溪澗。

雖然作為「無根一族」,但我和我的室友們學習邁出一步,認領了居所街道上的三個集水池,相對於溫哥華市內的 45,000 個集水池,此舉實在是微不足道,但這卻讓我們對身處的環境及世界更敏感而更多關注。我們先能提名辨出我們自己所認領的集水池,繼而認出室友所認領的集水池。當他們搬走後,縱然我們不能再每日相見,我仍能為他們的集水池打理,付出多一點的關心 。

聯合福音教會社區關係組也認領了我們在東喜士定街 601 號大樓附近的四個集水池,定期的作檢測及巡查,特別是在秋季落葉之時。身處溫哥華的讀者們,盼望你們都能參與此計劃,又或許你不是溫哥華居民,亦可到你們身處城市的政府找到這些「極度平凡」的計劃。如想瞭解更多有關市內水利等資料,亦可接觸環保機構 A Rocha Canada。

這些「一件小事」或許未能大大及即時的加強我們對社會的「植根」,但卻能進一步把我們連結於社區,提供及培養空間,讓上帝所渴望的「共同裨益」(common good) 在我們身處之地得以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