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祭司】職場博弈秘笈--心態的轉變

 

Mkplace

 

心態的能量

職涯規劃常用心態轉變作為激勵的進路。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人若找着正確的途徑和方法,不斷學習和操練,就能持續進步。客觀和主觀的評價、外在和內在的壓力,都在心態上產生巨大的影響,釋出難以置信、可以是正向、也可以是負向的能量。水杯是半杯空或是半杯滿的哲理,指出這全是心態作祟。

環型監獄理念

十八世紀英國建造了一所「環型監獄」,這是環型多層的監倉,由中央的高塔作全方位監察。囚犯看不見獄警,心態便張惶失措,認定全天候被監視,結果自發規範行為。這樣的設施大大減少了警衞的數量,提供最有效率、最低成本和最少監控衝突的系統。

事實上,這偌大的監獄、數百名囚犯,是可以由一名警衞負責管理的。表面呈現守衞森嚴的假象,竟可在難以管理的囚犯當中,雖然他們並不甘心受束縛,施行自律服權。

環型監獄理念是現代職場管理的隱喻,行政措施控制人的心理狀態,僱員體驗到自己永遠是被監管的對象,因害怕失去職位,恐懼受處罰,構成巨大的心理壓力,被迫服從紀律,導致自我約束。

心態的轉變

職場心態的轉向,多源於外在因素,如約束、壓力、困惑、威脅等,但個人仍可以主導作出回應,驅使心態轉動,從現實出發,反客為主,轉危為機。

主動和被動是兩極的態度。主動是無窮的生命力,能克服學習的障礙,在職場不斷更新進步,為職涯注入新動力。被動心態是拖着後腿的負累,是被人踢一步才走一步,呈現奴才的疲態,這怎能提起學習興趣?主動和被動是個人的選項,不要被系統表面呈現的假象所威嚇,態度決定高度,視乎個人的心志和心態的取向。

傑志本在事業上平步青雲,短短數年已晉升為經理。然而好景不常,不久他被降職為主任,最後他離職,跑到另一公司作文員。為何他的職涯與常態背道而馳?

身在高位時,傑志看到公司文化的腐敗,很不認同老闆的價值觀,他頓時心生厭惡和憎恨,心理壓力令他無法與别人合作,還公然批評公司。老闆把他降職,沒多久他就自己辭職了。

當初老闆賞識及器重傑志,是因他有過人之處。然而,他沒有在決策及執行上作出心態的調整。儘然不滿現狀,仍要積極尋找發揮的空間,逆流而上。需不完全認同老闆的原則和宗旨,但他可發聲表達立場,用善意合作的態度,爭取老闆的認同,從而擴闊自己發展的空間。可惜他沒有積極嘗試就放棄,抱着受害者的怨氣做逃兵,可惜!

心態的熬煉

「鼎為煉銀、爐為煉金.惟有耶和華熬煉人心。」(箴十七3)忍受洪爐烈火,願意受神熬煉,雖是艱難的過程,卻使生命成長,心態轉化,成為神所喜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