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了為父為母的心
去年,香港電視台播出一套電視劇集,劇情講述多年前,有一名六歲女孩在遊樂場被「拐子佬」捉走,母親為了救女兒,在追「拐子佬」時,意外被車撞倒死亡。哥哥及妹妹目擊事件,雖然難過,但長大後不斷尋找被拐姊妹的消息,深信有天能重聚。在整套劇中,不論哥哥及妹妹,總會不時回憶意外當天的情景。我家大女兒每次看到女孩被拐,面露恐懼的一幕,都說:「好慘,不想看。」作為兩女之母,也選擇暫時離開電視機。明知只是純屬虛構的故事,但仍然心痛,是因為我知道,在現實中被拐賣的事在各地常有發生。更難過時,並不是所有父母都如劇中母親,連性命也不顧,誓要拯救自己孩子。
販賣者,竟是父母或親友
國際正義使團(International Justice Mission, IJM) 在本年 5 月份發表一份關於網絡性販賣(cyber sex trafficking) 的調查報告,指出在 2014 年至 2017 年的 3 年間,菲律賓的兒童色情網站數目由約 2.3 萬大幅增加至約 8.17 萬,急升 2.5 倍。受害人的平均年齡則為 11 歲,當中年齡最小的受害人更不足 1 歲。而販賣者,大多是孩子的父母和親友。
為什麼父母要這樣殘忍,竟然這樣出賣了自己的孩子?
有人說是貧窮和無知:貧窮,為了生活,當地父母把孩子賣給網絡色情者;無知,是他們以為孩子與客人並沒有身體接觸,故認為不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另有人認為,在貧窮之上加上語言因素:菲律賓英語通行,能吸納世界各地的「客人」,故成為網上兒童性剝削的熱門點。又有人歸咎於網絡急速發展,加上疫情流行,更多人使用網絡資訊。在疫情流行期間,菲律賓國內藉由網路對未成年兒童的性剝削行為增加了三倍多。
如果父母是因為貧窮,藉此而改善生活質素,最終卻踐踏了自己和孩子的生命質素;如果是因無知,這無知將來換來的是良知責備;若說是環境因素造成菲律賓成為色情網絡的熱點,倒不如說是,在罪惡的世代,因為人的貪婪,視這為無成本生意,並且可以不斷重複地利用弱勢者 (兒童), 而滿足自己內裡的私慾和利益,把孩子的身體和尊嚴都任意踐踏了。
「我的媽媽是否被警察拉了?以後我還能看見她嗎?」
在一所政府設立的一間院舍裡,五歲的陶陶(化名),戰戰兢兢地向院舍義工:「我的媽媽是否被警察拉了?以後我還能看見她嗎?」除了陶陶外,很多在院舍的年幼孩子,都會問相同的問題。曾在當地擔任一年義工的年青律師 Rachel 表示,年紀越小的孩子,他們都很掛念父母,想念家。在孩子的世界中,未能理解到底做錯了什麼事?「有次甚至看見孩子們在院舍跳一些意識不良的舞,他們只當是普通的舞,覺得好玩而已。」對孩子而言,對與錯的標準,大部份源於父母的教導。而此刻,當他們來到院舍,心情複雜又混亂,既未弄清楚做錯了什麼,還得要面對將要長時間與父母分離的恐懼。
Rachel 說,這是一件令人感到矛盾的事。把孩子安置在院舍,是基於孩子安全的理由。作為律師,當然更希望犯了罪的人能被繩之於法,得到合理的判刑,以作懲戒。而在菲律賓司法制度下,只要有足夠證據,往往都能夠成功把販賣者成功入罪,刑期由十多年至終生監禁不等,視乎認罪與否。然而,把父母成功入罪,對這班年幼的孩子,彷彿是雙重懲罰。
拯救孩子的過程
上帝聽禱告,「我終於離開這個受苦的地方」
剛剛被救出來的孩子,往往都情緒不穩定。14 歲的花女孩卻不一樣,她被救出來時,第一句話是:「今天是我最開心的一天,我一直祈禱求上帝帶我離開這個受苦的地方,我今天終於被拯救。」這一天,她還作了一個決定,接受耶穌成為她的生命的主。她不單肉身得自由,靈裡也得自由。在往後的日子,她一次又一次經歷上帝確實是聽禱告的主。
花女孩說希望能得到一本雙語聖經,Rachel 就四處幫她尋覓。隨後的週日,Rachel 到一間華人教會分享,把需要告知牧師,結果在聚會之後,牧師就送了她一本全新的聖經。「當時我真的很感動,我急不及待要把這本聖經送到她手上,告訴她這是天父送給她的生日禮物,因為一星期前她信了主。她當下的笑容,我今天還記得。不久,她被送往一間偏遠的庇護所,我安排了數個月才趕緊在回港前探望她,給她一個驚喜。當天,她從遠處見到我就大叫,飛奔過來擁抱我,我也受寵若驚。她說:『多謝你送給我的聖經,叫我能在真理和愛中成長。』更讓她感動的是,原來在前一晚她禱告,求神可以讓她再見到我,那天我就出現在她面前。」一個簡單的禱告,主也垂聽。
有首詩歌叫「耶穌同在就是天堂」,當中一節這樣描述:「自從耶穌使我釋放,在地如天無限歡暢;世上雖有困苦憂傷,耶穌同在就是天堂。」花女孩,終於從受苦之地走進天堂。
Rachel 並不是拯救她的人,但她用心的同行和陪伴,卻使花女孩視她為最好的朋友和榜樣:「我希望將來好像你一樣,成為律師,幫助有需要的人。」
饒恕,「我原諒你」
筆者問 Rachel:「有見過那些父母向孩子道歉嗎?」。
「有的!有次在法庭,判刑那天,有位媽媽向自己的孩子道歉。大家都哭了!」我們不知道將來這個家庭會如何,關係能否被重修?但我們相信,饒恕是帶來醫治的重要一步。
重建破碎的家,天父為受欺壓者預備居所
經過一年在當地服侍經歷,Rachel 與當地的基督徒律師同樣從天父領受,除了給這班受傷孩子有衣有食之外,還需要為他們建立學校及醫治中心。盼望孩子得到心靈的醫治,也能透過教育重新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故回到香港,便積極地籌備一個名為「Balik Kaanyag Inc. 」事工,意思是「回到豐盛的生命(blossom of life)」,盼望為當地受傷孩子提供全人的醫治和生命重建。
無論是參與前線策劃,還是背後的代禱者,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經歷神的帶領和供應。我們深信一切不是巧合,而是在主的計劃中,祂一早聽到孩子的呼聲,看見他們的需要,預備了這地方,因祂是受欺壓者的父。地上被破碎的家,天父必為他們重建。「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詩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