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自一月初肆虐以來,由武漢市至湖北省,以至中國、香港,再擴大至南韓、意大利、伊朗等國,如今幾乎全球大多數國家都被波及,造成擔憂、恐慌,以至有部分人的行為看來是漸漸遠離理性反應。在一個不知原因的疫情爆發期間,應該如何思想,用何種態度去面對呢?怎可以理性地處理事情?
先看看在中港加美看到的現象:在個人層面最早的搶購口罩潮席捲各國各城,近來在超市搶購米、廁紙、消毒火酒已非新聞,甚至有因為搶購而出現身體及語言衝突的事件!可見人們的反應或多或少,已有背離理性的情況。
筆者認為,在面對不知名的疫情,採取審慎態度防範是可接受的,但亦要隨著新發現而修正,運用有效措施而非一刀切的方法,對於網上傳聞不必過份照單全收。具體來說,應從理性角度去看事情:此病毒是甚麼,如何傳染,怎樣去預防?至今為止,醫學專家對此新病毒仍未有全盤通透了解,但已界定到傳播途徑,並由此引伸出預防措施。
中國及世衛專家考察組在 2020 年 2 月 24 日在北京記者會中報告此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 有 6 大特徵,有助解除部份人士的迷思:
一是患者年老體弱易受感染,故 80 歲以上死亡最高;二是蝙蝠和穿山甲有可能是病毒源頭;三是呼吸道飛沫和接觸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四是病例多發生在家庭內,或宗教活動場所人群密集而沒有防範措施;五是密切接觸者,如醫護人員做手術,牙科眼科等極近距離接觸;六是新冠病毒是新病原體,無人有免疫力,故人人易感染。
而甚麼是有效的預防方法呢? 理性地接受醫護專家的提議:
「要用溫水弄濕雙手,清洗雙手,再用肥皂擦拭手的所有表面 20 秒鐘,然後再用水沖洗乾淨。」當手觸摸過其他物品,如門柄、水龍頭、街市上的水果等等,別立即用手碰你的臉。當然,也不要在極近距離與人面對面接觸,避免對方口沬橫飛,最少有三呎之距。勤洗手是關鍵,配以消毒酒精,多用膠手套或紙巾接觸外物。配戴口罩不是最有效預防感染方法。
「求你使我清晨得聽你慈愛之言,因我倚靠你;求你使我知道當行的路,因我的心仰望你。」(詩篇 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