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祭司】職場博弈秘笈-- 有良知的公司文化

 

文化是公司的基石

公司文化是實踐經營的文化,是公司存在的目的、宗旨和價值。這是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結合,藉此塑造這公司的品格和內涵。

物質文化就是產品和服務,是公司最表層的接觸面,能夠看得見,觸摸得著;因為這是實體,並不抽象,卻容易出現變化。

制度文化是員工行為與對外形象的體現,是各種規章制度,包括法律、道德和行為的準則;這就是公司文化的中間層,並不全是有形態,但較為有穩定性。

精神文化是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就是使命、願景、宗旨、精神和經營理念,那是關於道德和品味的修練,是深藏在公司內裏的穩固根基。精神文化是最深層的,看不見,摸不著,具有相當的穩定性,不輕易改變。

演譯公司的文化,在於如何在營運上踐行。對任何行業,追求盈利是首要的,建立賺錢能力是物質文化,達至好績效有賴制度文化。然而,要光明正大去運作,就殊不簡單了;立品不是唱高調,是精神文化,歷史證明這才是公司生存最穩紮穩打的永續操手。

透明玻璃瓶

十九世紀美國加工食品開始大行其道,市場充斥摻雜沙、石、鉛等雜質的食品,嚴重打擊了消費者的信心。亨氏(Henry Heinz)以「辣根」打進市場,他明白顧客的要求,遂用透明玻璃瓶盛載番茄醬,釋出服務的真誠,只賣真材實料的貨品,從而取得客戶的信任和欣賞,也建立了自己的商譽。亨氏營商的掙扎,受過考驗,經得挑戰,保證產品質量,是其推崇的公司文化和價值信念。然而太多公司善於巧取豪奪,使消費者受騙、受損;至於可以信賴、認真服務的公司,真是鳳毛麟角。如亨氏的嚴謹態度,必受顧客歡迎和追捧。

誠信和商譽

在中國歷史上至為突出的商幫,要推舉明清時期的徽州商幫。徽商的營商信念強調「生財有大道,以義為利,不以利為利」,謹守良心的宗旨服務顧客:「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和「市不二價」,重質兼重義,講求原則,買賣沒有兩種價錢,這就是商幫的文化。「黑漆金字招牌」,他們重視誠信和商譽,凡事從大體着眼,看重生意的永續力。對人忠誠,不取巧,不欺騙,贏盡顧客的信任和欣賞。徽商的成功,秘訣在於價值的正確定位,堅持營商的使命。

誠實是道德的焦點。「詭詐的天平,為耶和華所憎惡。公平的法碼,為他所喜悅。」(箴十一1)誠實產生制約,使人向善,尋回正軌。細水長流的持續穩態,不是比短暫利益更化算嗎?若以效益主義看良知,誠信和商譽的潛在價值遠遠超越詭詐的手段,為公司帶來更大的長遠利益。

模造公司文化

公司文化主要是由老闆建立,然後以身教言教、上行下效、滲透至各階層、各員工,激發他們擁抱此文化。怎樣的老闆,領導怎樣的公司,塑造怎樣的文化。老闆以身作則固然重要,現身說法使員工有仿効的榜樣;應向他們推介,認識優良的公司文化可以增強競爭力、提升盈利、發展快樂職場,大家都受惠。

敬愛神,誠愛人,是公司文化的框架,支撐整個組織有能有力的運作。誠懇的幫助人,殷勤的服務人,都是公司的文化取向,唯在執行上未必如理想,人際間的磨擦或有所不甘,引起心靈的掙扎。「行善不可喪志」(帖後三13),敬愛神,我們不要灰心,因這是做對的事,是神所喜悦的。

在職場上我們遇上的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我們應有人性、有憐憫同情及惻忍之心,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關愛。投資於社會責任,回報多是無形資產,但最終這些可轉變成有形資產,為公司帶來不可計算的利益。

求同存異的承諾

因應持份者的不同背境,文化的差異必然存在,引伸至文化的衝突在其中,大家應致力尋求最大公約數,是彼此接納和協調的共同點,並以寬容和尊重去處理異同。雖說優良的公司文化理應由老闆主導,若現實並非理想,作僱員是否束手無策,入鄉隨俗?

在寵物診所工作的秀文,為誠信自己定下原則。她不隨便讓寵物吃特效藥或補充品,不用特效清潔劑,因這些多會引致免疫能力下降,令寵物失去活動力。不速銷過份的清潔或美客服務,不只顧搵快錢,這對寵物無益。在服務期間,不隨意把材料稀釋,作出瞞騙。

為了提高服務質素,她竭力在知識、技術、經驗等方面求進步,並針對動物體質和需要而提供個別服務。這種服務第一,賺錢其次的文化,老闆未必認同,她是在見工時表明立場的,遇上現在的老闆真不容易。

同事看秀文的堅持為自命清高,對她很不友善。她卻以真誠主動幫助同事。有一次一頭名種狗過敏反應,同事束手無策,她主動分析病情,建議改用抗敏配方,並停止使用含殺菌成份的清潔劑。同事雖不認同,既然無計可施,姑且試幾天吧!


一天過後,牠的呼吸暢順了、鼻涕收住了,第二天已站起來走路,第三天體質改善了。大家佩服秀文的診斷,對她另眼相看。自此老闆把經營文化改變,配合秀文的理念,晉升她為診所主管,著力培養員工。

公司文化的核心價值在於誠信、誠實、信任、信賴的信條,但實行的途徑和安排是按公司規模、持分者要求、營運需求等,一一要作出相對的靈活處理。總括而言,這文化驅動公司上下,以親和力服務顧客,滿足他們對商品的要求、帶來心靈的愉悅,進深成為有人情味的有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