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非理性思想(67)--修補撕裂(三)

 

上期文章結尾時,筆者明言「正能量強的人,總是願意行出第一步,嘗試改善,釋出善意,修補關係,小小累積。」今期繼續討論修補撕裂關係的最後一步:愛與寬恕

第五:愛與寬恕

這不是說日劇「愛與寬恕」內容情節,也不是指宗教規條教義,而是人性相處的根源之道。之前我們曾經討論過,衝突終有完結的一日,正如戰爭也如是。衝突過後,撕裂已經造成,在家人﹑朋友之間,如何修補撕裂了的關係呢?又如何開始新的關係呢?該帶著甚麼眼光﹑動機去看對方?若果仍然是看對方為敵人,不可信任的,要防範的,那就不是開始新關係,只不過是延續原來的敵對心態。經過長時間爭鬥,各有受傷甚至死亡,要化解怨仇不容易,更需要雙方都具備的寬恕心,而這寬恕的背後力量就是愛。

Social 1寬恕真諦

寬恕,是無條例的,不是交換的,並非「你若寬恕我的錯,我便寬恕你的錯」而是,不管你寬恕不寬恕我,我還是寬恕你的錯。因為我已寬恕了你,你也不再成為我的埋怨惱恨對象,也不再影響我的情緒,因為我可以為自己的前路去向重新構思。我看到你時不會因過去的衝突而不悅,不用再避開見到你,不怕與你對話,甚至不介意與你同枱吃飯。至於能不能重回舊日友誼關係,要看雙方的準備及開放程度,不勉強,不催逼。重點是,我已放下對你的不滿,心中不再懷怒。

寬恕,是去忘記過去的仇恨,不是當作未發生過,而是不讓它成為自己心中一根刺,成長的阻礙,不讓這些傷痛經歷化作仇恨在心中潛藏。過去發生過的事,已經成為歷史,不可能視作沒有發生。但可以視為人生學習的功課,叫自己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寬恕,是要有基礎的,這基礎就是愛。當有愛在心中,寬恕便容易發展出來。正如人經歷過被寬恕,體會到被對方肯包容接納自己的錯(這就是愛的包容),便容易對他人犯的錯作出寬恕,這就是愛心流露,也是愛心可以漫延發展出正向循環 Positive Cycle。

筆者在大學時有一科要做 presentation,被安排在最後一堂的第一個,誰知那日早上在巴士睡著,過了一個車站,奔跑到課室已遲了三十分鐘。心中盤算該怎麼解釋,豈料老師以平淡溫柔的聲音,叫我把預備好的,向大家報告,完全不提問為何遲到等責備,而最後評語更是肯定筆者的論點及預備很充足!那日被寬裕包容的感覺,至今仍在。

如果是基督徒,則更加容易明白寬恕的道理。就是經歷了自己在神面前承認自己的過錯,接受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救主,因祂的死代替我們贖罪,得蒙寬恕,成為神的兒女,更有屬天的盼望。我們寬恕,因為基督先寬恕我們。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然而,面對過去的衝突,起因並非直接個人恩怨,但又曾經在言語上傷害過自己或自己的組群,又怎能消除心中不快,對所做成的修痕怎去除掉?筆者明白,若自己是受害者便不會如此容易說出來,所謂「針未刺肉不知痛」,如果被黑警暴打,怎去寬恕?如果自己內心真的無法做到寬恕,也不要勉強自己。聖經傳道書也說:「凡事都有定期,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等到自己心境平靜時,再去思考此行動。

刺與樑木

另一個有待處理的是「看到對方的刺,看不到自己的樑木」。在衝突當刻,我們往往將自己的憤怒視為正義,將自己的評論視為可靠且絕對中肯的。因為我們覺得,我們掌握了一切必要資訊來看批判別人。要放下這道德高台位置,改為接受自己也可能有不足之處,甚至推翻昨日的我,自我否定,是極為困難的。正如耶穌曾提過:「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太7:1-3)

在「反送中」事件中,我們在報章電視及網上錄影片段,都看到很多角度的描述,聽到有警察扮黑衣人參與示威然後拉人,也看到有操國語口音的警察不出示委任証及警員編號,粗暴地對待示威者;又看到有手法純熟的示威者破壞電箱,製造燃燒彈等等,似乎都顯示有不少情況已經改變,一般市民都看不到事實的全部。我們不知道是否有內地人士扮警察?不知道有多少警察「喬裝」示威者甚至是破壞者?更不知道有多少示威者中滲入「專業示威者」?也不知道他們背後是誰人安排?八月十一日在尖沙咀被射眼睛的女示威者,何以不去報警?也不讓警方取其醫療報告?還有很多未知前因的事件,要去評論定性,會否過急,武斷?我們可否回歸理性,從事實出發,要求政府/社會帶頭找出事實真相,還受傷者及死亡者的公道。

Social 2如果是親友之間仍然想修補撕裂的關係要明白撕裂是個心結就如傷口未痊癒前會痕癢有意無意的再抓破也傷疤。暫時放下矛盾設個冷靜期或冷待甚至婉拒再和對方談論引起爭執的事令大家冷靜一下讓時間修補。冷待是指對事件和爭拗不是冷待對方。斯賓諾莎說「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愛和寬容征服。」耶穌基督在死前對釘死他的人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祂展示了寬恕的最高也是最難的典範為釘死他的人去求情。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傳道書3:7)「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馬太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