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祭司】職場博弈秘笈-- 尋求共存-與部屬的關係

 

身份和責任

在職場工作,每人都擁有不同身份。當上有僱主或上司,我們便是僱員或下屬;我們有同事或同工,大家都是平起平坐,需要合作,彼此尊重;當資歷和經驗老練,我們成為別人的上司,帶領和管理部屬。特別在某些規模較大的公司工作,我們同時擁有三重身份,我們有上司、有同事、也有部屬;隨著身份的轉變,我們的責任也多元化了。

每天上班,扮演三重角色,同時承擔三類的責任,是極具挑戰。我們慎防以不同面孔、多種心態、對上對下有差異手段,落在真不是人的處境。

作上司的身份

作上司的必定要有能幹和忠心的部屬,否則獨力難支。若部屬沒有上司領導,蛇無頭不行,經營不能妥善,大大增加裁員的威脅。所以,上司和部屬是伙伴關係,應站在同一陣線,面向同一戰場--就是市場。這是唇齒相依的關係,是大家各就各位、有互補不足的契機。

若上司是領袖,部屬就是跟隨者。領袖必需有領導才,才可帶領跟隨者。管理部屬,使他們按計劃、按時間把工作做對、做好。上司要求其部屬是工作的機器,抑或是工作的伙伴呢?有理性的上司必選擇後者。好的上司,並不只看事務層次,更要關注部屬的需要。

上司和部屬必需釐定以下的關係。在效益主義的大前題下,大家應該沒有利益衝突,因各在其份,這是互利雙贏的優勢。在倫理約章裏,這是主人和僕人的關係,彼此清楚自己的身份,明白各自所站的位置,尊重彼此的本份。在法律之前,這是僱傭關係,各人擁有自己的權益和保障。這是一個緊密的同盟,雙方有義務努力持守,是合乎邏輯和理智的。

「作主人的,你們待僕人也是一樣,不要威嚇他們,因為知道他們和你們在天上同有一位主,他並不偏待人。」(弗六9)上司對待部屬,不是憑職位、恃權勢去施壓,乃是以尊重人為進路,看重下屬也是神所造的,不可偏待他們。以德服人,上行下效,才是最有效的領導風範。

公司趕貨,僱主天天叮囑主管玉蓮,一定要及時完成訂單,不容有失;可惜天公不造美,連場大雪,道路阻塞使工人不能上班,工廠陷入半癱瘓狀態。雖然僱主不體諒工人的苦況,玉蓮夾在中間,仍是要盡忠職守,尋求共存,負起對上、對下的責任,盡量想辦法找出路。她首要的是必須解決交通問題,她千方百計安排接送;雖然沒有加班費,她用誠意鼓勵大家加班,追回生產的進度,正好激發了團隊精神。

玉蓮表現出作為夾心上司的智慧。雖然僱主不近人情,但她不忘對部屬的照顧,為他們遮風擋雨,過渡這難關。

效率和生產力

職場要求僱員的績效,這都是環繞辦事的熟練、效率、產能、生產力。管理的目的在於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以增加企業的產能,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壯大企業的生存能力。做上司的因職責所在,不能不竭力推動部屬去達標。

盲目追求效率和生產力,勞方和資方都成為受害者。這成為今日商業社會的競爭,職場變作鬥獸場,這浪潮不斷纏磨上班一族。工作性質重複、工種沈悶、死線緊迫、情緒低落,種種壓力都足以挑起員工的消極心態,間接激起自我放棄的逆轉。

負責領導和管理的可能身不由己,為生存卻要在這洪流之中找到立脚點,是以團結部屬起來抵抗,尋求共存,才是扭轉局勢的契機。與部屬建立關係,必先要賺得他們的信任,這就從體諒他們的困難出發。作僱員的多有短期的需要,助他們提升工作效率,必要解決眼前的困局;為他們建造美好的職涯,實現長期的盼望,這都是受歡迎的措施。

培訓是天職

上司要為部屬設想,安排學習的機會;縱使職場的環境和氣氛差勁,也可訓練他們的觀察能力,教導他們分辨正面和負面的教材,成為珍貴的參考和積極的提醒。強化分析的能力,明白成與敗、得與失的機會率,繼而洞悉計劃的形勢,為未雨綢繆作好準備。上司啓導學習,轉化成為部屬的個人資產,一生伴隨。這是提升工作動力,培養抗逆能力,達至共渡時艱的願景。培訓員工是理所當然的,員工和公司都同得好處。

工廠的運作是季節性的,在旺季需要大量工人,淡季就把工人辭退。為了保留有實力的員工,玉蓮決定培訓他們;因為沒有額外的經費,她要作出有創意的安排。她按各人的能力和背境教導辦公室的基本運作,有核對文件、有儲存檔案、有倉務查察等,務使員工對工廠的運作有全面瞭解,日後可以靈活地資源調配,快速配合營運轉變的需求。

工人學歷較低,起初都有點戰兢,但在玉蓮的鼓勵和教導下,大家很快便熟習,自信心也增強。員工都明白她的苦心,對她敬佩;遇到工作的需要,各人隨時候命,一聲號令,自動走位,速度之快,令僱主嘖嘖稱奇。

很多公司在培訓員工這方面有很多矛盾。有些根本沒有經濟和人力資源去做營運核心以外的事,為了撐下去使營運延續,只顧眼前「救火」,卻從來不理會「防火」;或有不清楚如何去做栽培,有心無力;僱員接受培訓之後離職,浪費了公司投入的資源,令管理層灰心,冷卻培訓員工的熱誠。話雖如此,進取的上司仍需努力,在重重掣肘當中發掘空間幫助員工成長,因培訓部屬是做對的事。

很多僱主以為培訓是消費,其實培訓是一種需要,是為長遠利益所作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