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兒女】三代之間

 

古語說:「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身為父母的,有責任做兒女的榜樣。就是十分敬虔的人,只要一點點的偏差,可能最大的後遺症,就是影響到自己的後代。我見過不少這樣的個案﹐父母親可以十分的愛主敬虔,但是只有一點點的盲點,或者是價值觀的問題,或者是教會侍奉的意見,或者是處理人際關係的失策。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主日聚會後當著孩子的面對教牧同工的批評。這樣會讓兒女們對教會負責同工,有一個不良的印象,甚至於說教會的人都是假冒為善。這是現代華人教會,本地生的年輕人,常常說的一句話。這種年輕人,心裡面還是有一點敬畏神的觀念,自認還是基督徒,但是對教會卻有了反感,長大之後就不喜歡去聚會。自然而然,他的兒女就沒有從小在教會中得到神話語的熏陶,也沒有機會真正接觸到福音,讓他們可以接受主耶穌為救主,長大了就不信主﹐結果竟然從恩典的約裡離棄了。敬虔的後代,有了斷層﹐真正是可悲可嘆。

心高氣傲

我們提過以色列南北國,南國猶大的王多數是好王,那就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善為正的事。雖然猶大國也有一些壞王,也有起起落落,但是不斷地有復興的好王。約沙法這個好王,因為交友不慎,幾乎帶來全家滅門,幸虧有個敬虔忠心耿耿的大祭司耶何耶大,救了王儲約亞施。約亞施雖然在耶何耶大死後,轉去拜偶像,又殺死忠告他的祭司撒加利亞,耶何耶大的兒子,不念耶何耶大的恩情,他的後代卻也跟從神,算是好王。所以猶大國持續興旺直到烏西雅王,可以說是盛極一時的巔峰。

「烏西雅登基的時候年十六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五十二年。他母親名叫耶可利雅,是耶路撒冷人。烏西雅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父亞瑪謝一切所行的。通曉神默示,撒迦利亞在世的時候,烏西雅定意尋求神。他尋求耶和華,神就使他亨通。」(歷代志下26:3-5)

聖經接著記載了烏西雅的富強,名聲甚至於傳到埃及。他是約沙法王之後最成功的猶大王,因為他定意尋求神。他也是猶大列王中第二長命的,在位一共五十二年,僅僅次於瑪拿西王的55年。可惜聖經接著說:「他既強盛,就心高氣傲,以致行事邪僻,干犯耶和華他的神,進耶和華的殿,要在香壇上燒香。」(歷代志下26:16)

有人用這一段聖經來強調﹐在教會裡面,聖職人員的神聖不可侵犯。比如說講台一定要按立的牧師才可以上。其實在新約,所有的信徒都是稱為聖徒的,也都是有君尊的祭司。教會的牧者是職分的問題。雖然負責講台的傳道人,有責任看守講台,但是帶職事奉的信徒,如果明顯有講道的恩賜,只因為他沒有按牧,就不讓他上講台,那是完全不合理,也不合聖經原則的。

烏西雅的問題為什麼是「干犯耶和華他的神」?大衛和所羅門也有獻祭呀。不過這裡烏西雅是燒香,明明是大祭司才可以做的。他的驕傲顯明在他的生氣:「烏西雅就發怒,手拿香爐要燒香。他向祭司發怒的時候,在耶和華殿中香壇旁眾祭司面前,額上忽然發出大麻瘋。」(歷代志下26:19)「烏西雅王長大麻瘋直到死日,因此住在別的宮裡,與耶和華的殿隔絕。他兒子約坦管理家事,治理國民。」(26:21)

由於這樣的羞辱下場,烏西雅自然是後悔了。但是聖經沒有說他有悔改。那麼他對他的兒子有什麼影響呢?

敬而遠之

聖經對烏西雅兒子約坦的記載十分簡單﹐一共只有九節。但是約坦蓋棺定論的分數,還是好的:「約坦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父烏西雅一切所行的﹐只是不入耶和華的殿。百姓還行邪僻的事。約坦建立耶和華殿的上門,在俄斐勒城上多有建造。約坦在耶和華他神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漸強盛。」(歷代志下27:2-3﹐6)

聖經說他的行為是正直的,而且關心神的殿。但是第二節有一句話,看起來好像不是很要緊:「只是不入耶和華的殿。百姓還行邪僻的事。」「邪僻」原文是敗壞的意思,好像東西開始壞了。是不是他爸爸烏西雅大發熱心,反而好心不得好報。明顯他還是很敬畏神,但是卻不敢﹐或是不要親近神。就像有一位年輕人,很有才華,但是不肯用他的專業,來在教會裡面事奉神。他對神的態度是:我每周來聚會,十一奉獻照樣做,其他的是我的。「神呀,不要煩我!這種態度完全不了解神的心意。

約坦不是沒有關心神家的事情。他雖然不肯入耶和華的殿,但是他建立耶和華殿的上門。真可惜,這個門正是給他進去的,他建立了,自己卻不進去。即便如此,神還是說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

有些人說,我沒有去聚會,但是我熱心教會的事,教會有需要,我一定資助。這種人可能在教會中是最會出錢的。但是卻不來聚會敬拜神﹐原因是太忙了。有些人還會說屬靈話,寧可安安靜靜地做隱藏的工作﹐其實是不想來敬拜神。雖然神還是悅納他的奉獻,但是這樣的做法,第一個受害者就是自己的兒女。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孩子們一下子看出爸爸的事奉神,是表面的﹐內心根本就不想太過接近神,恐怕重蹈覆轍,以為爸爸是太過熱心了。卻不知道爸爸的熱心是血氣的熱忱,自我為中心。神是輕慢不得的。神沒有把烏西雅像大衛時代的烏撒被闖殺了,算是恩待烏西雅了。約坦的做法,正是一般聰明人的做法﹐敬而遠之算了!

不堪設想

每一代走偏差一步,僅僅第三代,到約坦的兒子亞哈斯,就壞到不可思議。「亞哈斯登基的時候年二十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不像他祖大衛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卻行以色列諸王的道,又鑄造巴力的像,並且在欣嫩子谷燒香,用火焚燒他的兒女,行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所驅逐的外邦人那可憎的事。並在邱壇上,山岡上,各青翠樹下獻祭燒香。」(歷代志下28:1-4)

在猶大國諸王裡面,雖然所羅門曾經為他的妃儐建造各種外邦偶像的祭壇,他的妃儐也有可能用火焚燒她們的兒女,但是都沒有說所羅門公開參與。亞哈斯是猶大列王,第一個明目張膽地拜偶像,甚至於行耶和華最憎惡的事,就是用火焚燒自己的兒女。

其實神並非沒有給他機會。一方面神藉著亞蘭王和以色列王來教訓他,同時候透過先知以賽亞,不斷地勤勉他。連出名的關於彌賽亞的預言也是給他的:「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以賽亞書7:14)

但是亞哈斯一錯再錯,直錯到底。「這亞哈斯王在急難的時候,越發得罪耶和華。他祭祀攻擊他的大馬色之神,說,因為亞蘭王的神幫助他們,我也獻祭與他,他好幫助我。但那些神使他和以色列眾人敗亡了。亞哈斯將神殿裡的器皿都聚了來,毀壞了,且封鎖耶和華殿的門。在耶路撒冷各處的拐角建筑祭壇,又在猶大各城建立邱壇,與別神燒香,惹動耶和華他列祖神的怒氣。」(歷代志下28:22-25)

亞哈斯真正是喪心病狂,膽大包天,把他祖宗的神之殿,盡情破壞,褻瀆到底。先知以賽亞眼見猶大國敗落在這個敗家子的手裡,應該是何等地痛心!烏西雅王的心高氣傲,加上約坦王的敬而遠之,到了這個孫子的時候,就變成不可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