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隆重推介何建宇博士加入本刊專欄作家行列!從 2019 年 6 月份開始﹐何博士每期都會撰寫本欄文章﹐必能為各教會在職場服侍的弟兄姊妹提供大有益處的指導和建議﹐敬請關注。何博士曾任「公義樹」董事會主席及董事﹐他不但是公司行政教練、企業策略導師﹐也兼任神學院及聖經學院客座教授。他具有學術、工程研究、企業管理及環球經營經驗﹐先後獲工程學士及工程管理博士﹐是特許工程師及工程學會院士。他早年埶教於香港理工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移民加拿大後開發室內數碼無線通訊制式﹐為這一技術領域的先驅﹐其後又創立數碼無線電上市公司。何博士曾獲加拿大「卑斯省 100 名最具影響力華人」的榮譽﹐「安永會計師加拿大太平洋區創業家候選人」﹐加拿大「英女皇鑽禧勛章」。何博士著有《營商有價》一書﹐並有合著《樂在工作:基督徒的工作觀》、《基督教商業倫理導論》。
定意找工作滿足
許多人覺得工作是一種負擔,工作純粹是為餬口、揾兩餐、捱世界,上班後就在等候、期待快些下班,也不斷期待長週末快些臨到。上班族群認為這是對自己有利的態度,因做少錯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後退的心態導至無心向學,失去在經驗和技能的深造,同時也把機會拱手相讓。事實上,這是自暴自棄的安排,亦是很吃虧的部署。人既然必須工作,與其消極倒退去做,倒不如積極進取去幹,定意在工作上找到滿足。消極令人意志消沉,若把不愉快的情緒變成正能量,人便可高高興興地工作了。
甚麼才是令人嚮往的滿足?物質上的回報,並不能帶來持久的滿足;精神得振奮,工作令自己滿意,成績使人羨慕,榜樣賺得敬仰,這靈性上的回報,才是真滿足!
工作可趣味無窮
我們常覺得工作沈悶,嫌棄工序重複,討厭工作環境。自開始投入職場以來,我們對工作已被條件化了,不著眼在感興趣的事物,因為在意識上工作只是為了賺錢。在這情勢之下,可否找到新亮點,把工作當為興趣?
如何去培養興趣、在工作找趣味?小雪是某公司的基層文員,每天對著千篇一律的帳單收條,盤點、記帳、存檔案是例行公事;與時間競賽是常態,分秒必爭,才能完成每天的工作。在别人看來,她的工作真是沉悶乏味,但是她却很喜歡這工作。為甚麼呢?原來她對亂中有序的管理產生興趣,在工作中學習把細微鎖碎的項目定性和分類,不但使公司帳目井井有條,她的細心探求,改進了記帳的精準和效率。
工作趣味是要人主動自發地去發掘的。工作上的樂趣不一定與收入或職位掛鈎,與其幻想别人令你的工作有興趣,不如自己把工作趣味化;用輕鬆的心情多動腦筋,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工作的滿足感驅使對知識的好奇,週而復始。
工作得樂趣,其關鍵在於工作者的心態,是人的內在因素,不是外在環境的條件。以訓練小孩子讀書為例,培養的條件固然是重要,鼓勵孩子自發努力,衝過讀書沉悶的障礙,被樂趣前導,便一生受用。
工作的挑戰
任何工作都有挑戰性,在知識、經驗、技能等各領域都需要不斷進步,工作者要勇於接受新事物的挑戰,敢於突破固有的界限,工作才有進步,自己得益,也惠及他人。
正文在醫院當接待員多年,因駕輕就熟,工作早已變得輕鬆。與時並進,醫院有必要更新電腦軟件,需要正文接受訓練學習使用新的輸入程式,不然,就不能再勝任這職位,要調到另一部門。正文知道學習吃力,不如調職好了;但細心想一想,醫療機構全面電腦化,這是大勢所趨。既然早已定意在這行業發展,與其逃避,不如及早面對現實,接受挑戰好了!
科技特飛猛進,資訊日新月異,就業模式千變萬化,加增在職場工作的壓力。知識型社會要求專業化,心存僥倖或者勉强應付的都沒法持久,唯有自修或進修,才是謀求更新的出路。學習包括在職訓練、專業進修、或是自學,頗具彈性。雖然這旅程要付代價,但它擴濶個人的視野,進深技術和技能的熟練,提升事業的競爭力,為工作注入新活力,確是十分值得的投資。
「衪用美物使你所願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鷹返老還童。」(詩一零三5)
工作使人成長
人把一生最精壯的時段投放在職場生涯裏,不應糊理糊塗、漫無目標、得過且過的虛度。隨着年齡長大,人成熟老練,工作也理當成長。工作帶來趣味、學習和進步,讓人天天享往上班,在工作中得着滿足。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從出生到長大,一直到老,一輩子都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適應。職場是工作間、訓練場所、競技場地和考試場館,我們更需要把握學習和鍛練。在工作裏我們有很多要操練的地方,如學習職業技能、學習專業知識、學習建立人際關係、領悟先行者的經驗等,學習把工作做得卓越,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學習的功夫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眨眼間己墮後了。
處理壓力是個人成長的轉捩點。壓力可以是矛盾的,它會造成很深的傷害,同時,也可以對身心成長有益處。如何看待壓力將決定身心健康和工作表現。
文星覺得忐忑不安,因為新上任的上司的管理方法和以往的截然不同。前任上司對他絕對信任,交給他工作,只要求他準時完成就不聞不問;但是新上司要文星先寫好計劃書,詳列每一步驟和細節,上司又喜歡不時提出意見,令他感到不被重視,諸事不順,工作壓力遂以倍數劇增,胃痛失眠接踵而來。奇怪的是另一位員工大光就很高興,他接受新上司給他清楚指引,不用摸索,也不需太傷腦筋。
在職場上我們常遇到轉變,轉變帶來壓力。消極低沈的態度,使身心體力加快損耗;積極的態度易於駕馭壓力,漸次就能勝任。文星緬懷過去、怨天尤人,結果精神不斷透支,功虧一簣;大光欣然接受現實、欣勤合作,自然事半工倍。心態不同,付出的代價可以是天淵之别。工作上的挑戰必會接踵而來,若兩人仍維持原有的心態不變,大光的成就會遠遠超越文星,職業生涯也可更持久,更有趣味。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藉口;成功的人找機會,失敗的人找困難。「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四7)成長的關鍵在於人的心懷意念,而非外在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