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益】善用餘生,勝利退場

 

坊間有不少書籍教人怎樣從容面對死亡,卻少有指導人如何優雅地老去。因為每個人都必定有逝去的一天,但老年的生活卻不一定是人人都會經歷的人生階段。

Book
世界知名的佈道家葛理翰(Billy Graham)在他九十三歲高齡的時候,寫下了他對老年生活的各種體驗,值得各個年齡層的人參考,尤其是那些從未想過自己會變老的人。《樂齡標竿──葛理翰談生活、信心、堅持到底》(Nearing Home - Life, Faith and Finishing Well)提醒讀者要及早為退休生活做好準備,包括財務安排、家庭生活的轉變和心理、體能各方面的適應等。

沒有人喜歡為自己的老年生活或死亡提早作出規劃,因為天性抗拒老化和衰退的過程。可是,不認不認還須認,一向精力充沛的葛理翰,年輕力壯的時候,經常遊走於世界各地,舉行大型的巡迴佈道聚會,出門遠行,短則一兩個星期,長則一兩個月,除了預備講章之外,還要處理大量的行政工作,耗費的體力,可想而知。直至活動能力逐漸減退,聽力和視力相繼變差,反應大不如前,便知道自己真正步入了年老衰退期。

葛理翰清楚知道,只要活得夠久,就得與失能、殘缺的肉身為伴。他循循善誘地勸勉讀者:不要一味拒絕老化帶來的殘酷現實,面對老化的最佳之道,應該是承認、接受並預備,靠著上帝的恩典,歡欣迎接未來的歲月,深信上帝必然有更精彩的計劃,等待你去完成。

退休是一生裡其中一項頗重要的決定,在適當的時候,從職場崗位引退下來,並不代表我們已經完成世上的工作,上帝的心意可能是讓你我有更多時間服事有需要的人。無論如何,每個人退休之後都有兩種選擇,我們可以任由喜好、盡情放縱、無所事事、虛度光陰;或者決意利用這段時間從事有意義的活動,造福他人。因此我們應該尋求神對前面日子的帶領,說不定祂已為你開闢一片意想不到的新天地,讓你的晚年過得更充實、更愜意。

晚年期間最難以接受的就是老伴或摯親的離世,失去世間最親密的伴侶,意味著以後的日子,將會形單影隻,孤獨終老。親友的逝去,悲傷哀慟,在所難免,還是要強迫自己把心思轉向未來,走出自己的世界去關懷別人,不僅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因為付出關懷,能讓自己暫時忘卻傷痛。

年輕人雖說上一代老套、過時,然而老年人怎樣過日子卻深深影響他們對生命意義的看法。倘若老人只專注於身體的病痛,一味的自怨自艾,整天慨嘆老大不中用,兒孫輩還能對自己的將來心存盼望嗎?

你我一生所走過的道路、曾經犯下的錯誤、經歷過的失敗創傷、取得的成就和作出的貢獻,林林總總,年輕人都一一看在眼裡。等我們撒手人寰之後,我們在後輩心目中留下了甚麼印象呢?走過高低起跌的人生,仍然持守正直的品格和信心,才是留給後輩最寶貴的資產,比起金錢、房屋等財物對他們的影響更為深遠。

上帝並不願意見到我們浪費祂所賜給的寶貴生命,尤其是步入人生下半場之後,仍然繼續追逐無謂而膚淺的事物;上帝既然讓我們得享長壽,必定期望我們能夠善用餘生,影響週遭晚輩,好好打完這一仗,以勝利的姿態退場。更重要的是將自身的信仰和價值觀傳承給後代子孫,鼓勵他們懷著盼望繼續前行。

人生旅程終有一天會走到盡頭,然而晚年的日子卻不必全用黯淡乏味來形容及描繪。面對內心的懼怕、掙扎與生理機能的每況愈下,老年人也可以用積極與樂觀的態度去克服每日生活的難處和挑戰。只要想到上帝已經為我們預備了一所榮耀無比、永恆璀璨的居所,心裡就興奮期待。而且祂正張開雙手,等待擁抱我們回家,與逝去親友團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