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被選為 2010 年度日本的流行語。山下英子以「雜物管理諮詢師」的身份將「斷捨離」的生活美學發揚光大,其著作牽動了家居及人生整理術的風潮。「斷捨離」的要訣是:
1)斷絕不需要的
2)捨去不合適的
3)脫離執著的心態
「斷捨離」的概念也源自禪修,叫人不要執著空虛的物質和情感世界。「破執」已被推崇為可找到「全新自我」的自力救法。可是,聖經的人生「斷捨離」法則卻是他力救法。(哥林多後書5:17、以弗所書4:20-32)
捨舊迎新:神創造人後,讓始祖在伊甸園學習修理看守。這是人類第一個家園。一個家居的整理是持續性的事,能夠井然整潔固然是好事,但不必要成為示範單位。反觀,家庭關係的建造和看守更為重要,需要持續的捨己、接納和更新。這遠遠勝過對物品的捨棄或收納。聖經中的拾舊迎新乃是「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17)原本隨從私慾的舊人,在基督裏先成為新人。這新人才有能力和知識去破執,活出新價值和新方向。
斷欲養情:斷捨離只是一套家居或人生的整理方法。人必須醒覺人性是敗壞的。以貪欲為例,聖經說貪財是萬惡之根。(提摩太前書6:10)當人縱容貪念,不論是戀物或貪財,人會貪得無厭、妒忌競逐、揮霍無度、屯積浪費、偷竊瞞騙,以至貪腐行賄、因財失義,甚至謀財害命等。欲乃縱,情乃養。節制欲望與培養情操應同時進行。在基督裡的新人乃要脫去心中的汙穢、邪情、惡欲和貪婪。(歌羅西書3:5)同時順從聖靈的引導,衍生美好的情操,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拉太書5:22-23上)。
離惡就善:孟子性善論:人天賦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此四善端衍生仁、義、禮、智。人獸之別在乎人有尊貴的人性善端。可是,當人不順從神,人就落入驕傲自義和自私自利之中,人的善性就虧缺。心生惡念,口出惡言,手幹惡行。離開神,獸始終是獸,人卻會淪為獸,變成人面獸心。今天的電影、網路遊戲已粉飾營造人、魔、獸、妖界線模糊。但聖經從不諱言「人從小時心裡懷著惡念..」(創世記8:21上)但感謝神「...耶穌基督...愛我們,用自己的血使我們脫離罪惡。」(啟1:5)神又應許「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后書2:21)
追求秩序和豐盛是人類心靈的渴求。我們要存著感恩的心去持家理財,美化生活和享受人生。「斷捨離」的家居和人生整理術可導人減少一點凡塵苦惱。在實踐時,節制應在捨棄之先。捨棄戀物和偏情的同時,仍需惜物和重情。而合神心意的斷捨離,是棄舊迎新,斷欲養情和離惡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