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責」是熱門的企管理念。問責的意思是:可信賴的、知得失的、負後果的、重成果的。馬太福音第24至25章記載著幾個天國的比喻,都是緊隨著主再來的預兆。比喻的共同點是強調:主來的日子無人能知,但人所能知的是主必再來,祂必報應。作為基督徒既相信主必再來,又要向主交待人生。豈不就是要追求過「問責人生」嗎﹖而「問責」的態度不僅是完成任務,還得要可信賴、知得失、負後果、重成果吧!
1. 問責人生以終為始
上帝從起初授權人類治理大地,亞當和夏娃被安置在伊甸園,負責修理看守。人類從此建立家室,家庭裏夫妻信守誓盟,舐犢情深,手足守護;社會裏,鄰舍守望相助,工作間盡忠職守。每個人的一生最基本的是在學業、事業、婚姻、家庭的發展歷程中做個負責任的人。基督徒的人生還得要向上帝負責。正如所羅門王在飽嘗人間豐榮和洞悉世態虛空之後,卻道出「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作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傳12:13-14)基督徒當敬畏神,以終為始,活出問責人生。
2. 恩典帶來責任,不負所託
主耶穌用「按才授責」的比喻(馬太福音25:14-29)來說明神向人授才授責,亦賦權賦能去讓人好好經營人生。天國好比一個家主把家業分給三個僕人去管理。主人的舉措無疑是一種信任和慷慨的提攜。僕人擁有的資本和機會都來自主人無條件的賜予。恩典帶來責任,僕人理當要按主人的心意和利益去籌謀報效。其實,神與我們的關係也如是。人生全程所擁有的資源和機會都出於神的恩典和慷慨的信託。我們理當義無反顧的去為神的國和神的義,籌謀報效,不負所託。
3. 良善忠心,善用恩賜
「按才授責」的比喻中,領五千銀子和領二千銀子的僕人都竭誠為主人的心意和利益效力,每個都賺獲倍增的盈利。主人誇讚的不是利潤,而是他們的良善和忠心。相反,那個領一千的僕人卻被責備為又惡又懶。他的惡在於卸責,失責。他把主人所交付的據為己有、自把自為。他懶於為主人效力,只把銀子埋藏浪費了。感謝神,祂最清楚我們的容量,祂的恩典都是度身訂造的。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恩賜和機會。這些恩賜可包括:壽數、體質、個性、才能、裝備、技能、角色、專業、歷練、財富、權位和關係等。恩賜乃為服事人和榮耀神。主應許越能付出,越蒙使用。
希望人生不是一筆糊塗帳或乏善可陳,卻蒙主喜悅和使用。甚願主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馬太福音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