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的源頭】神所成就超越所求所想

 

前言

Piano仙杜拉‧賴特‧沈(Sandra Wright Shen)是著名的國際鋼琴家,她的音樂風格優雅獨特,能在每一刻將觀衆引入那極專注之下所生出的寧靜。仙杜拉最大的心願是將偉大音樂家的生命故事和大家分享,讓更多人透過他們的見證和雋永的音樂,聽見上帝長闊高深的愛。

多年來,仙杜拉和丈夫 Raymond 持守從 神而來的呼召,馬不停蹄地為音樂福音事工奔波,藉著 "靈感的源頭系列音樂會" 觸動全球聽眾的心弦,已經在 12 個國家舉辦了 250 場涵蓋四大系列的福音音樂會,且被美國、香港、台灣的電視台錄製成節目播出。

美好的事工結出了美好的果子,"靈感的源頭" 福音音樂會已在多地帶領多人信主。今年 10 月 13 日晚上七點,仙杜拉將受邀來到大溫哥華聖道堂,以音樂和資訊相結合的方式為觀眾帶來 "靈感的源頭" 系列之一 "超越苦難"。盼望我們可以廣邀慕道友、音樂愛好者、青年及家長,一同蒞臨這場不容錯過的心靈饗宴,隨仙杜拉一同親近世界聞名的古典音樂家﹐走進他們的作品和生命﹐走進他們的信仰。

蕭邦是一位偉大的鋼琴家和作曲家,即使不懂音樂的人,也一定曾耳聞他 "鋼琴詩人" 的名號。他誕生於華沙,父親是法國人,母親則是波蘭貴族,所以蕭邦的音樂既具有法國人的細膩,亦有斯拉夫人的熱情,這正是他父母親背景的結合。台灣歌手周杰倫曾出過一張專輯叫做《十一月的萧邦》,正因為蕭邦的音符間屢屢散發出一種深秋憂鬱的浪漫情懷,我們若是仔細地觀察他晚期的照片,其實不難看出他靈魂深處的憂傷。

蕭邦從小在波蘭虔誠的家庭成長,父母每天為他禱告,奠定了他的信仰基礎。19 歲那年蕭邦離開祖國到德國、奧國、法國各地演奏,卻沒想到自此就再也沒有回去過。1800 年前後,波蘭經歷許多戰亂,遭受鄰近國家的入侵、瓜分,蕭邦當時定居巴黎,人在異鄉﹐聽見家鄉戰火頻仍,他將極度煩悶悲憤的心情轉化成音符,先後譜出愛鄉、愛國的《革命練習曲》、《送葬進行曲》等等。但是他忠誠的信仰也在這個時候遭受了極大的考驗。他問:"如果上帝真的存在,怎麼能讓如此邪惡的事件發生在我的祖國?" 他開始懷疑上帝,進而離棄了幼年時的信仰。更不幸的是,他衰弱的身體也在此時罹患肺癌-這在當時幾乎是絕症的代名詞,最後,蕭邦於三十九歲辭世。

生命的最後一年,他奄奄一息,時常在死亡邊緣掙扎、甚至病危,就連醫生都預告了他的死期。傑洛維奇是蕭邦的好友,也是傳道人,他很關心蕭邦的信仰,從彼此的對話中感覺到,蕭邦對基督信仰依舊充滿懷疑和苦味。

蕭邦常告訴傑羅維奇 : "為了不冒犯我的母親,我願意在死前領受聖餐,但我如此行,不是因為你所期望的......如果你要的話,我也準備好向你告解,但這是出於我們的友誼,而不是我認為有必要的。"

傑羅維奇為此很傷心,他說: "幾個月下來,蕭邦對信仰虛浮諷刺,類似的談話讓我心痛......但我堅定抓住上帝的恩典,即使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我只相信上帝必能贏回浪子的靈魂。在我費盡一切心力後,禱告是我唯一的藏身處。"

蕭邦過世前四天,傑羅維奇陪伴在蕭邦的病床旁,他迫切向上帝禱告:"求你這一天給我蕭邦的靈魂。" 禱告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將一個十字架送給蕭邦。傑羅維奇回憶:"蕭邦眼裡充滿淚水,他的信心從死裏復活,蕭邦重新回到愛他的上帝面前。 "

傑羅維奇如此描述蕭邦死前的情景:"即使經歷這一切痛苦,蕭邦現在已經完全信靠上帝,他恆久忍耐,滿有喜樂的信心未再離開,直到斷氣......在最難以忍受的痛苦中,他卻展現超凡的喜樂,沉浸在上帝的愛裡......他親吻手中的十字架,然後放在懷裡,滿足地說道: '我已經在祝福的源頭了。' "

我們生命中有許多像蕭邦的人,內心破碎,充滿憂傷苦楚,十分需要耶穌的愛;遺憾的是,種種原因讓他們頑固拒絕接受上帝的愛。但是,我們切莫灰心,只要不停地禱告,就像傑羅維奇似乎在求一件不可能的事,結果,信仰迷失的蕭邦竟然在臨死前,又重新回到上帝的懷抱。

在約翰福音裡,約翰寫到後來他說:"耶穌所行的事還有許多,若是一一地都寫出來,我想,所寫的書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

當我回顧這十年來,藉著 "靈感的源頭" 所經歷的,我的心情思緒就如同約翰所形容的一般。

神何等偉大奇妙,使用我們獨特的人生經歷,無論是所經歷過的破碎,父親的驟逝,想要有孩子的夢想破滅..等,在神的話語中得到安慰鼓勵,重新尋找生命的意義,願將神給我的恩賜服事神和眾人。當 "靈感的源頭" 內容見證都成形,剛開始還真的不知何去何從,像 "亞伯拉罕出去的時候,還不知道往哪裡去。"(希伯來書11:8下)我們只有禱告等候。漸漸的,有異象有負擔的弟兄姊妹出現在我們身邊,一場一場的福音音樂會就這樣的展開,從美國北加州、加拿大、日本、台灣、香港、新加坡,到英國、德國、荷蘭等,每一站對我們來說都是神蹟!

我們深刻體會到,神使用祂兒女的各樣恩賜,互相效力來成就祂的工作。如今已到過 12 個國家,250 場﹐雖然有鋼琴出狀況的,有場地出狀況的,還有幾次自己生病聲音嘶啞......﹐但無論如何,都豐豐富富的在神的極大恩典中渡過,見證神大能的作為,觸動人心歸向於祂!曾經有觀光客路過看到牌子進來的;有被派到國外受訓,剛下飛機的年輕人;也有跟著牧師進來的計程車司機;隔週就要到紐約去當醫生的;剛剛帶著孩子移民到美國來的;小時候被父母逼著彈琴的;正遇苦難連連的朋友;甚至有人正經歷父母離世;抑或喪偶之痛,他們聽到我的見證而得到安慰和從主耶穌而來的平安。當我們回到同樣的教會,有時候會有人含著喜樂的淚來告訴我:"我就是去年在你的音樂會舉手的,剛剛受洗,在這裡聚會!"

我只是一個會彈鋼琴,一個害羞的姊妹,竟然神可以使用我成為別人的祝福,安慰,鼓勵。讓我有幸參與這樣的福音音樂會,需要許多的禱告托住。心裡想著,奇妙的在一位姐妹的心裡印證了,禱告網就藉著她聯結在一起,為著教會、同工、會眾,為受邀朋友的心和當天的聚會守望。從禱告網開始後,我們真實經歷神的作為愈深。雖然我們可能相隔遙遠,但是在主耶穌的照護裡打破了距離,彼此扶持,雖然有時軟弱,然而緊緊抓住神,勇敢地繼續向前邁進。

神的愛如詩歌描述的:

"真神之愛,偉大無窮,口舌筆墨難以形容,高超諸星,深過海洋,長闊高深無法測量。"

Brother Lawrence 曾寫過:"在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中,停頓一下,享受神在那件事上與你同在。神與我們同在,祂能成就超越我們所求所想!"

我是一個混血兒,在台灣長大,小時候走在路上,不知道為什麼,時常會有人問我:"你是不是宣教士的女兒?" 我非常直接地回答:"不是。我爸爸從事五金出口的生意。" 奇妙的是,我竟然走上了音樂宣教的路。

還記得幼稚園的時候,上了台北的美國學校,每一天都玩得很開心。突然爸爸宣佈,從小學開始你要去上當地的學校。因為兩個學校風格迥異,再加上語言的隔閡,學習壓力相對變大,回家後不但要花很多時間寫功課,更要煩惱如何趕上別人的國語程度,尤其我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心裡非常埋怨為什麼父親要做這樣的選擇。如今,我感謝爸爸當初狠下心來,不聽我的抱怨,忍痛割愛的心,讓我就讀台灣的學校。現在才明白,原來爸爸的堅持有著神的心意,使我能用中文和華人分享神的愛!

"我們愛,是因為祂先愛了我們。"(約翰一書4:19)讓我們彼此相愛,將耶穌帶給我們身邊的親友們,如蕭邦的朋友一般,持續不斷地為他們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