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非理性思想(51)--你點解認為你可免除人間疾苦?

 

上期我們討論過「體諒對方的難處」﹐就是用心去體會對方處境﹐雖然未必能立即解決問題﹐但可以讓對方知道「有人明白其難處」﹐已是化解衝突的一大步。而當發生爭吵高峰時﹐切記避免太快還擊﹐先讓對方把話說完﹐用心傾聽。放下慣性反擊模式﹐聽清楚對方意思﹐才以平和語氣回應﹐可以避免火勢升級。

然而﹐你靜下來時﹐會否問自己﹐為何生活中總會有那麼多不如意的事?何以常有不如意的事在自己身上?例如婚姻中常有衝突﹐與同事或上司有心病難以合作﹐家人突患重病﹐家被偷竊(break in)失去手機銀包信用卡等等。自問自己尚算好人一名﹐在家裡在工作在社會都是盡責盡力﹐何以仍然有不少困難與不順?做好人不是可以開開心心地生活﹐免除人間疾苦嗎?

再想深一層﹐做好人便可以免除人間疾苦嗎?誰說的?誰說某人已經是一個「好人」就可以免疫於苦難嗎?南非前總統曼德拉(1918-2013)在未做總統前﹐曾經因參與領導反種族隔離運動而被囚 26 年﹐是苦難嗎?再看另一位政治人物昂山素姬﹐本在英國與丈夫及兒子生活﹐因在帶領緬甸人民爭取自主﹐選舉獲勝﹐卻被視為廢票﹐更被軟禁 15 年!是苦難嗎?香港人熟悉的張瑪莉﹐1975 年的港姐﹐原來她在六歲時被親生父母遺棄﹐流浪深水埗二年﹐最後被保良局收留。對於六歲便被父母遺棄的小女孩﹐其身心靈之創傷﹐是苦難嗎?當然是﹐只是當時可能會充滿悲傷痛恨極深﹐甚至質問蒼天何以容許這麼多苦難臨到自己身上?是因為自己做了很多錯事而招至的嗎?

我們常聽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似乎說人的生老病死﹐無人可以避免。從成長心理學來看﹐由出生到嬰兒期、兒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等﹐每個階段都有挑戰﹐挑戰就是困難、障礙﹐甚至是危機!這些挑戰不在於那人是好人壞人、富人窮人、貴族平民、信觀音信基督﹐都會有﹐無一倖免。簡單來說﹐在你我的一生中﹐無論你接受不接受﹐總會有人與挑戰/疾苦伴隨。問題的關鍵﹐在於你用甚麼態度﹐角度來面對。

人往往容易看到自己的困難﹐而且認為是嚴重到不得了﹐不斷抱怨甚至灰心無望!卻不易看到別人的困難﹐也沒有理會別人有多痛多慘!而然﹐人在困境中﹐正如壓力會帶來很多問題﹐但合宜的壓力同時可以提升人的潛質能力。在逆境的同時﹐原來也是人成長的磨練﹐甚至有人說是轉過彎的祝福。透過克服困難的過程﹐人會發現自己原來比想像中更剛強、更有智慧、能力。你認同嗎?你的童年經歷有沒有類似的「轉過彎的祝福」?

曾經看過新聞﹐在木屋區大火﹐一名母親可以抱著三名幼兒跑幾條街逃離火海;出生沒有四肢的澳洲傳奇人物力克(Nick Vujicic)﹐竟然可以完成大學﹐結婚生子﹐並以自己的特殊經歷經常出外演講激勵壯志。筆者很多同年代的同學都是家境貧困﹐飽受家暴﹐逃學失學﹐中學要半工半讀完成。從小便經歷無錢買菜﹐要執菜葉及棄置肉碎來煮食!無享受﹐無美食、衣著或旅遊。最享受的活動是海灘拾蜆﹐去野營﹐食罐頭黃豆﹐腐乳或豉油撈飯。

當回望過去所面對過的困難逆境﹐可以看到甚麼?當時這些困難﹐今日又如何解讀呢?是他們從困難逆境中不斷磨練以至培養出積極奮鬥性格﹐引發出「香港人的精神」?當時的缺乏﹐父母離異﹐無家庭溫暖﹐常有家庭暴力﹐反而是對人的耐性和「永不言敗」鬥志的良好訓練機會?是「苦難」還是「磨練機會」?是「人生逆境」﹐還是「成長轉機」?

在同一事件上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是否反映出你也可以選擇負面或正面角度看?由此引申﹐同一件事情的出現﹐其影響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負面﹐在乎你怎麼樣去看﹐是嗎?若是如此﹐我們可否多採用以正面角度來看似「逆境」的事情呢?

今日﹐假如我們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或許是有賊入屋偷竊;醫生說你的配偶患上癌症;兒子開車遇上車禍﹐汽車全毀人卻安全;丈夫被公司裁員;女兒離家出走跟了別人等等﹐你又會怎樣看?你會埋怨上天何以要慘待你嗎?你會討厭你的醫生嗎?你會咒罵對方司機嗎?你會與公司老板對質嗎?你會追蹤女兒並加以咒詛嗎?

如果我們可以把「厄運﹐逆境」用「培養積極奮鬥﹐磨練人的耐性和鬥志的良好機會」的角度來看的話﹐會有甚樣不同的結論?有賊入屋只是損失財物﹐人仍有平安﹐已經感恩﹐但此事提醒我們要加強防盜設施﹐避免更大的損失。處理癌症可再找第二個醫生諮詢﹐向前患病人徵求意見﹐改變生活方式﹐積極備戰﹐與患者同行。兒子車禍﹐與他共同面對整個處理過程﹐報警、醫療、費用安排等等﹐痛定思痛﹐防止再次出現﹐讓兒子經歷你與他同在﹐重建深入的親子關係。丈夫被裁﹐當作短暫休息﹐重新檢視人生上半場成績表﹐然後籌劃人生下半場的策略﹐不再求成功﹐但求有意義。女兒離家﹐冰凍三呎非一日之寒﹐全家集體思量過去的衝突創傷﹐尋求彼此寬恕原諒﹐給予空間﹐靜待歸航。

你會發覺﹐生命中的厄運、逆境、苦難﹐在當受那一刻是難以接受﹐感覺到上天對你不公﹐甚至是無天理﹐公義不伸張。這個反應是正常的﹐不是錯的。但是﹐並非只停在抱怨懷恨狀態﹐而是尋求當中的意義、教訓﹐不斷學習。

常言道小病是福﹐有病方知健康好。小小損失叫我們學習更大的預防﹐免除更大的損失。小小的挫折叫我們更要謙卑自己﹐知強者更多﹐要加倍努力改進﹐不論是見工/考大學試/考車牌失敗﹐被裁員等等。所有的大事﹐都是小事﹐因為都要過去。所有小事﹐就是無事﹐因為只是小事﹐不必為它發狂。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人(不論好人壞人)無法避免生活中時時遇到的挑戰﹐卻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策略去面對。問題在於你﹐是否願意放下你習以為常的角度﹐改換一種新穎的思維角度?聖經有一句很合宜的話﹐作為今期的總結: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