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信主,在香港理工學院(香港理工大學的前身)就讀電子工程時,校園團契裡有許多關於透過專業向一些貧窮落後國家傳福音的專題。當時帶職宣教是新的名詞,筆者深受其影響,中國亦正值改革開放初期,筆者也思考帶職宣教模式能否在中國實行。畢業後從事自己喜好的音響工程,加入了一家專門在中國內地發展項目的公司,很快便被派往國內工作,最遠曾到新疆。在工作中有機會與國內客戶和用戶分享信仰,這是筆者初次與人分享信仰的經驗,但礙於工作環境的限制,只能做到簡單而表面的信仰交流。
筆者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嘗試創業,技術對於工程師出身的我沒有太大問題,但在公司管理上,筆者希望可以運用《聖經》原則。那時代教會圈子極少提到職場事工和職場宣教; 況且,聖俗二分、逢商必奸的思想在教會十分普遍,坊間就只有一本叫《誰是老闆?》的書。註1 在沒有任何屬靈支援下,只有邊做邊學,從錯誤中學習。以前是打工仔(編按:雇員的粵語俗稱),在工作岡位傳福音並不容易,但只要做好見證便可以達到「最低要求」;成為小型企業的老闆就不一樣了,因為一舉一動、每個決定,甚至每宗生意都會影響公司所有員工、合作伙伴、供應商等。筆者在口傳福音上拙口笨舌,又不想利用老闆身分強迫下屬聽福音, 因很容易產生利益衝突,故此筆者與內子分工,筆者專心領導管理團隊,內子則關心員工的身體健康。人總有不完美和軟弱的一面,但神的恩典總夠用,用我們的生命見證來榮耀祂的名。
上世紀末發生了亞洲金融風暴,感恩的是公司業務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但隨後的科網股泡沫爆破影響最大。我們倉卒地作了裁員的決定,事後檢討時,我們發現其實可以做得更好,甚至不需要裁員,那次我們上了很寶貴的一課!二○○三年,非典型肺炎肆虐亞洲,香港和其他地區的經濟大受打擊,我們從過去的經驗學會應變,公司順利渡過難關。
此外,神又藉著同年八月探訪中國西北教會的旅程改變了我,一位九十多歲的老牧者講述他因為持守信仰遭受迫害,在牢獄中渡過差不多三十年的歲月,我被他的見證激勵,神也重燃我的普世宣教心。當年,公司業務已經擴展到亞洲其他國家,有機會藉著公事出差順道探訪當地的宣教士,聽聽他們的心聲,並且了解當地人民的生活,特別是那些活在貧窮地區的人,他們好像命中注定一輩子捱窮,無法扭轉貧窮的魔咒!令筆者想起《雅各書》二章十六節:「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麼益處呢?」主耶穌吩咐我們遵行大誡命(愛你的鄰舍),當如何履行在這些人身上呢?宣講福音的同時也要關顧對象的肉身需要,這是主耶穌的全人關懷 (Wholistic Care)。
2013 年,泰國清邁(Chiang Mai, Thailand)舉行第二屆全球營商宣教智庫會議(2nd Global Think Tank on BAM),筆者被邀成為督導小組唯一一位華人成員,有機會與全球營商宣教的學者和策劃者共商這嶄新的宣教模式,筆者多年的本地和海外營商管理經驗(其實是失敗多於成功的經驗)便可大派用場。會後我們發表了多份研究報告,註2 其中一份是在筆者領導下完成的中國區域小組報告:「在中國境內與從中國外拓的營商事工」。註3
神沒有應許天色常藍。筆者在營商近三十年的過程中有起有跌,卻充滿恩典。近年公司業務大轉型,面對極大挑戰,甚至可以說是危機處處,每走一步都需要深思熟慮。筆者也藉此機會向核心成員分享神過去如何一直帶領公司成長,並跨越許多的難關,內子則和一些未信主的女性管理層員工一起禱告。危機雖然仍未完結,也是一項持久戰,但筆者深信神的同在,祂必保守,並會在公司的同事面前見證祂的作為。
註
1. 譚士登:《誰是老闆?》(香港:宣道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2. 參看:http://bamglobal.org/(下載日期:二○一八年三月六日)。
3. 〈http://www.chinesebam.com/wp-content/uploads/2014/09/在中國境內與從中國外拓的營商事工-2.pdf〉(下載日期:二○一八年三月六日)。
思考問題
1. 業務必然有起有跌,神也未曾應許天色常藍。基督徒老闆或管理層如何看裁員? 若公司管理層要求你提交部門的裁員名單,你會用甚麼準則來決定哪些同事可以留下,哪些同事要離開?如何跟進被裁的員工?
2. 社會普遍認為「賺到盡」(編按:賺最多錢)的營商心態是負面的。基督徒老闆如何看這種心態?試讀《利未記》十九章十節和二十三章二十二節。
本文原載於世界華人福音事工聯絡中心出版之《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三二五期,二○一八年六月號,pp.12-13,蒙允許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