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禱告(約翰福音第十七章)
在符類福音中,記載主耶穌的禱文時都並不完整,而約翰在這一章中,詳細記述了祂的臨別禱告。這篇禱文,充分表現主耶穌「永遠大祭司」的身分。這也是主耶穌為屬自己的人禱告。《約翰福音》十七章,在全本《聖經》中是十分寶貴的一章。(一) 祂首先為自己禱告(1-5節)。(二) 跟著祂為門徒禱告(6-19節):包括門徒的地位、主所作的、主所求的和門徒表現的。(三) 又為歷代信徒(教會)禱告(20-26節):「使他們都合而為一(21節)......像我們(子和父)合而為一(22節)......使他們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23節)......使你所愛我的愛在他們裡面,我也在他們裡面」(26節)﹐這是主耶穌在地上建立教會的最主要目的。
死不認主(約翰福音第十八章)
今日經文很詳細列出彼得三次說明不認識主耶穌的過程,而整件事情被「還有一個門徒」(15節)(一般認同他就是20:2「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即本書作者約翰)看見了:第一次,彼得向一個人否定他跟隨主耶穌三年的身分:「那看門的使女對彼得說:『你不也是這人的門徒麼?』他說:『我不是』」(17節)。第二次,彼得向多人否定他作耶穌門徒的身分:「有人對他說:『你不也是他的門徒麼?』彼得不承認說:『我不是』」(25節)。第三次,彼得對一個面對面的証人否定他跟隨主耶穌的身分(26, 27節,比對路22:59-60)。彼得曾經向主許願為祂捨命(13:37),現在卻因怕死而否定自己的身分。我們切勿在遇上困難之時,放棄基督徒的身分啊!
託付母親(約翰福音第十九章)
這一章記載了主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前後三個值得注意的細節:(1) 「彼拉多又用牌子寫了一個名號,安在十字架上,寫的是『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並且用希伯來、羅馬、希臘三樣文字寫的。」(19-20節)彼拉多一方面是藐視猶太人,另一方面耶穌因「莫須有」罪名而死,這是祂自己的忠實見証。(2) 「耶穌見母親和祂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祂母親說:『母親,看你的兒子。』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可謂「忠孝雙全」。(3) 「惟有一個兵拿槍扎祂的肋旁,隨即有血和水流出來」(34節),約翰要証明:主耶穌的死,是千真萬確的事。「看見這事的那人就作見証,他的見証也是真的,並且他知道自己所說的是真的,叫你們也可以信」(35節)。
多馬不信(約翰福音第二十章)
「那十二個門徒中,有稱為低土馬的多馬;耶穌來的時候,他沒有和他們同在。那些門徒就對他說:『我已經看見主了。』多馬卻說:『我非看見祂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祂的肋旁,我總不信。』」(24, 25節)當主耶穌向其他十個門徒顯現之時,只「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20節)多馬卻期望看見祂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祂的肋旁才相信主耶穌真的復活了。過了八天,當十一個門徒再在一起時,主耶穌又一次顯現以堅定多馬的信心,他也心悅誠服了。主最後提醒多馬和我們:「你(們)因看見了我(和我所成就的)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29節)
你愛我麼?(約翰福音第廿一章)
我們經常注意,《約翰福音》第廿一章是主耶穌將彼得從「三次不認主」的失敗中挽回,給他三次機會表達愛主。還有一點我們不可忽略的。主對彼得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全書用過廿五次,用以強調、闡釋真理、論及要事),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18節)我們作主門徒的,也當這樣完全順服和交託,視之為極大福氣(19節上),這樣也才是真真正正的「跟從主」(19節下)。至於別人如何,實在不用我去費心(20-23節)。牧者但願你們讀完《約翰福音》後,「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腓3:13),真真正正地跟隨主。
教會建立(使徒行傳第一章)
《使徒行傳》與《路加福音》的作者都是與保羅同工的路加醫生,均以「提阿非羅」(徒1:1,路1:1)為受信人。本書是唯一一本初期教會宣教史,連接了《四福音書》與其他新約書卷的關係,也列明保羅十三封書信的背境。除被稱為《路加後書》之外,因記聖靈在初期教會的工作,故又稱《聖靈行傳》:前十二章又稱《彼得行傳》﹐後十六章又稱《保羅行傳》。全書根據「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8節)這籲節記述地上第一間教會從一百二十人開始,並且在約瑟和馬提亞中,補選用了後者(21-26節)來填上畏罪自殺猶大的空缺。
教會生活(使徒行傳第二章)
本章是初期教會也是後來教會繼續發展的模式:(一) 聖靈首先降臨,信徒被聖靈充滿(1-4節)。(二) 來自各方的民眾一同聚會,聖靈同在(5-13節)。(三) 牧者開始解明救恩的道:「你們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上帝已經立祂為主為基督了」(36節)。(四) 眾人聽了道感動,彼得告之得救之法「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38節),立即有多人信主(當日三千人,37-41節),加入教會,同過教會生活:(1) 恆心遵守牧者教導。(2) 彼此交通、擘餅、祈禱(42節)。(3) 在教會聚會、也有家庭聚會。結果,有神蹟,有喜樂,主天天賜得救的人(43, 47)。
美門見証(使徒行傳第三章)
《使徒行傳》三至七章,記載了教會初期的見證。本章記述了一個彼得於當日下午三時(「申初」,1節)在聖殿門前所行的醫治神蹟。行神蹟的權柄來自「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6節)。彼得一方面奉主的名,一方面用手扶起瘸腿的,故我們助人,要用主的名,也要用行動。彼得再藉行醫治神蹟的機會講道(11-26節),講題是:「你們當悔改」。內容包括:(一) 按所行的神蹟打開話匣子(12節)。(二) 論述耶穌的生平(13-18節,20-25節):(1) 祂是生命之主(15節)。(2) 指出人的罪。(3) 指示人悔改的途徑(19節)。(4) 上帝興起祂的僕人,賜福,叫人回轉(26節)。(5) 萬族因耶穌得福(25節)。
別無拯救(使徒行傳第四章1至31節)
本章記載教會首次遭逼迫,原因是「他們教訓百姓,本著耶穌,傳說死人復活」(2節)。逼迫的過程:(一) 使徒被拿在大祭師面前受審(3-7節)。(二) 彼得作見證(8-11節):講題是:「除祂以外,別無拯救」(12節),內容指出他們的罪,並高舉基督,使徒的表現使人希奇(13節),但事實勝於雄辯(14節)。(三) 對他們恐嚇後釋放。彼得約翰告訴他們:「聽從你們,不聽從上帝,這在上帝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19節)」,我們當細心思想這話。(四) 事件結果:他們分享經歷,同心合意高聲讚美上帝(23, 24節)。其後一同禱告,「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上帝的道」(31節)。哈利路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