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多年好友告訴我,她在下周一要去醫院動手術,她分享了由見腫瘤科醫生前的焦躁不安,至遇上很多奇妙的扶助者,她開始與生命憂慮搏鬥的一課。
今早看的一段經文:「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喝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馬太福音6:25)
「憂慮」在原文字義有分心的意思,既然信自己這生命是神賜給我父母生的,賜生命的神必然會照顧我們繼續的需要,如果我為飲食衣著和健康憂慮,也許我是懷疑神會否疏忽看顧我。
活了幾十年後,我們會歸納到一切遭遇都是由神出發,有這個信念才可以令處於病痛仍能夠安然自若。
信主後看聖經有兩個階段,第一個時期是研讀聖經的資訊,有些是著名經文,有些是見了又好像未見過的經文(佔大多數)。
到第二個時期,身旁有生命危難的家人,自己也面對憂慮的將來。
那種出現迫切感去肯定聖經價值的心態,超過專業診斷和人間哲理,透過聖經終於發現神是又真又活的,又知道自己的現在與未來都在主手中,這確是無比的安穩,於是焦慮變成了縮小的東西。
今早好友送來一首「幸福」,歌詞很配合今早的題目:
「自從耶穌進入我的生命,心中眼睛被主愛開啟,看見幸福的天地就在我心裡,它並不是遙不可及,也不需要完美主義,它是真實而簡單地活在主愛裡」
「幸福是相信聖經所寫的,每句都是真理,幸福是卸下重擔給上帝因祂必看顧你。」
昨晚收到港福堂聽眾課後訊息,她已經為我做了大部份內容總結了:
「今晚聽完你精彩的講述後,我們一眾親友在返家途中,大家興高彩烈地回味你所講的內容,例如:夫婦關係似幻覺,誇張優點,縮細缺點,你舉的例子又到位.........,還有你們澳洲宣教之旅的故事,實在令我們捧腹大笑,太開心了。
相信各參加者都好想返家後檢視自己與家人關係,一家人一起有做過甚麼,做的時候有何感覺及價值,動力是因有快樂,愛,抑或懼怕?
也可試試學吓接納配偶的不足,用似幻覺的心態,誇張優點,縮細缺點......,就算未必立刻做到,也可當作實驗試吓,輕輕鬆鬆,幾好玩的。
今晚你不只講了一個笑話喇,已經超額完成你一日一笑話的目標了!
返家後,我急不及待與女兒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