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醫生與愛

 

在十七世紀的中期,愛爾蘭有個醫生名叫布朗尼(Thomas Browne, 1605-1682),他每天夜裡巡視完病房之後,就搬張椅子,坐在病榻旁,而後自口袋裡掏出一張紙,在病人旁邊朗誦,病人也側耳而聽,是他給「病人的一封信」,內容感人,用詞優美,安慰病人的憂傷,鼓勵病人有盼望。

信唸完了以後,他環視周遭,等待回應,有一次一個三十五歲的肺結核病人問道:「醫生啊,你覺不覺得我這樣離開世界,未免有點早?」布朗尼聽了,站起身來,慢慢地走了。

隔天晚上,他又回來了,靜靜的讀:「早逝如同一條湍流的小河,不等夕陽餘映水面,就直接奔向光輝的太陽...,在那交託處的箇中滋味,是多少健康之人永遠品嚐不到的。」

布朗尼醫生曾經研究雞蛋的胚胎結構,科學史上被稱為「第一個胚胎學家」,但是他影響後世的是他為病人朗誦的信件,日後結集成為「給朋友的一封信」(A Letter to a Friend),成為經點名著。

布朗尼為什麼這麼作?他說,他期待最多的不是錢,而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