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名譯史】「耶和華」名字翻譯小史(7)

 

Translate

 

 

亡國時代的猶太人仍然保全神的名

公元前 960 年,大衛兒子所羅門王登基,神本對他十分眷顧,恩賜他智慧與財富。可惜他把外邦妻子們拜的偶像引進以色列,荼毒國民,惹動神的怒氣。公元前 931BC 所羅門駕崩,神讓國家分裂成南北兩國,以示懲罰。北國名《以色列》,立所羅門僕人耶羅波安為王,收納了以色列十個支派。南國名《猶大》,立所羅門兒子羅波安為王,收納其餘《猶大》和《便雅憫》兩個支派。使徒保羅便是便雅憫支派的人。

因為兩國都有很多國王拜偶像,尤其是北國,離棄耶和華─他們神的一切誡命,為自己鑄了兩個牛犢的像,立了亞舍拉,敬拜天上的萬象,事奉巴力,又使他們的兒女經火,用占卜,行法術賣了自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惹動他的怒氣 (王下17:15-17)。北國以色列,沉迷假神巴力 Baal,先知以利亞和伊利亞力圖勸諫,國人執迷不悟。耶和華就大大發怒,厭棄以色列全族,使他們受苦,把他們交在搶奪他們的人手中(王下:17:20),祂便從自己面前趕出他們,只剩下猶大一個支派(王下 17:18),和利未族人。終於在以色列建國 209 年後,到 722BC,亞述王西拿基立兵臨首都撒馬利亞,圍城三年,以色列被滅國,後主何細亞被擄,十個支派被放逐到不同的地方,久而久之,這十個支派便成了「迷失的支派」。

亞述人擄走以色列上流貴族,留下窮苦的百姓在撒瑪利亞。其後,亞述人引進許多其他戰敗國的外邦人,移居撒瑪利亞,並與以色列人通婚。被擄走的以色列人也與亞述人通婚。這些以色列人的後裔便統稱叫撒瑪利亞人。南國的猶太人便因而歧視他們的血統不純正。

南國猶大希西家王得到神的幫助,並有先知以賽亞為他禱告,得以保住半璧江山。但之後的 134 年,國民上下依然沉迷假神偶像,冥頑不靈,先知耶利米力勸也無濟於事。586BC,南國亦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滅了,後主西底家被擄,聖殿被毀,亦開始了以色列人二千五百多年的流亡生活,期間除了 167BC Maccabean 革命的百年復國,皇室中興,以色列人要等到 1948 年五月十四日才終於復國。猶太人被放逐到巴比倫,過著流放生活。自此,以色列僑民的日常用語便漸漸由希伯來文改為巴比倫迦勒底人(Chaldean) 的亞蘭文 (Aramaic)。

539BC 波斯入主巴勒斯坦,亦是以亞蘭文為法定語文。444BC,波斯亞達薛西王釋放酒政尼希米等人回以色列,修復耶路撒冷和城牆。回流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既是以亞蘭文為母語,因此那時在會堂的崇拜,已是即場由希伯來文翻譯成亞蘭文。就像在加拿大土生的華裔, 在華人教會的崇拜也需要即場中英翻譯。《舊約》《以斯拉記》及《但以理書》,亦參入了部份亞蘭文,可見那時的猶太人,都是雙語(bilingual)的。耶穌、約瑟、馬利亞等的母語也就是亞蘭文。

332BC,亞力山大帝入主巴勒斯坦,雄霸天下,猶太人又過著馬其頓殖民地生活。這時,巴勒斯坦又添了馬其頓的希臘文為新的國際語文。埃及亞力山大城,成為主要希臘文的學術中心。那一帶的猶太人亦以希臘文為主。使徒行傳中,亦記載了說希臘文及說亞蘭文的兩邦猶太人之一個事件。

公元前 323,亞力山大帝突然猝死,版圖分裂成四個帝國,巴勒斯坦落入他的將軍 Seleucus I 的 Seleucid 帝國裡。公元前 167,Antiochus 王禁止猶太人在聖殿獻祭,引起以色列 Maccabean 獨立革命,Mattathias the Hasmonean 擊退 Seleucid 帝國大軍,皇室復國,百年中興。可惜到公元前 63,羅馬帝國入侵巴勒斯坦,猶太人再度亡國,開始了 700 年羅馬殖民地時代,直到公元 637 巴勒斯坦落入回教人手上為止,這段時期猶太人又添了羅馬拉丁文為國際語文。

多年的亡國生活,猶太人過著不斷的殖民地流亡生活,各有不同的母語鄉音,希伯來文已非日常用語了。使徒行傳二章記載了那時代猶太人的多元文化,耶穌復活後七星期是五旬節,那一天聖靈降臨,彼得與使徒能說出不同的方言,用猶太僑民自己的語言向他們講道,其中有帕提亞人、米底亞人、以攔人,和住在米索不達米亞、猶太、加帕多家、本都、亞細亞、弗呂家、旁非利亞、埃及的人,並靠近古利奈的利比亞一帶地方的人,還有克里特和阿拉伯人。

雖然一般以色列僑民經過多年的殖民地生活,希伯來語會流失,但標準的希伯來文字和發音,沒有失存,因為以色列乃虔誠的民族,一直有資深的希伯來語文士  Scribe,繼續保全抄寫聖經,保存每個希伯來字的正確讀音,包括「YHWH」的讀音,憑口授記憶,傳頌翻譯。況且,當時還有以耶和華的名字作見面禮的傳統,此外,從會堂裏聚會時,即場翻譯的崇拜中都有機會接屬「YHWH」的名字及其標準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