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丈夫年紀相若,對於打理家事,我們從來都是分工合作的好夥伴。有時丈夫寵我,凡我不太做或不太願做的家務,他都會毫無怨言地一力承擔。久而久之,我變得懶惰和更倚賴他。直到一天,我忽然發覺丈夫的精力大不如前,身體的毛病亦接踵而來,他臉上少了笑容,對我和兒子的關注也減弱了。每天丈夫下班回來,都拖著疲乏的身軀,從前的風采不再復見。他的大前提是應付工作,然後鬆弛以求回復氣力。他是一家經濟的支柱,假如他需要減壓,我當然是沒有意見的。
我們二人健康衰退的步伐不同,但起碼我們年紀接近,該一同步進和經歷我們的黃金歲月。我身體較好,丈夫健康方面老化得比我早了一些。年輕時,我們身體狀況沒多少差異,但現在,身體的變化難以掌握,使我不禁憂慮起來。丈夫會有一天走得比我早而離開我嗎?到時我可再跟誰談心?他是我的知己良朋,我與他是無所不談的,他也是那位對我不離不棄,總會接納原諒我的人。當我遇到問題求助時,他總是義無反顧地幫忙並盡快替我解決問題。雖然我有不少朋友,但鮮有能夠如此交心。有丈夫在我身邊,令我感覺十分幸福。如果有一天失去他,真難想像我可以怎樣面對這份哀傷和失落。
我明白這憂慮不能增加我們的壽歲、更不能帶來平安喜樂。我們參加過不少年長的親戚朋友、甚至年輕人的喪禮,明白生命的脆弱,就如煙霧出現片刻即逝。在這短暫人生,我們可以選擇為終局憂慮,也可選擇享受生命餘下的日子。匆匆的人生中,我渴望能欣賞生命、珍惜每分每秒與丈夫、兒子和親密的家人朋友相處。看懂了生老病死是我們必經的旅程,拿捏到正確的人生態度,就能笑看生命的變奏,並甘心樂意地照顧我們的伴侶。
慢慢我學會了:當伴侶不再像以前風趣,另一半便該尋找歡笑;當伴侶不再像以前強壯,另一半便該奔向真正力量的源頭;當伴侶憂傷,另一半則聆聽;當伴侶患病痛苦,另一半便安慰並禱告求醫治;當伴侶埋怨,另一半願意給與空間冷靜。這樣互相扶持,越久關係越親密牢固。
隨著我們年紀漸長,每度過一天都在提醒我們在世相聚的時日有限。我不再去計較丈夫從前令我不快的小節,反而看見他是多麼值得我去花心思來照顧。每天的目標是:當我晚上躺下睡覺時,我知道當天我活得無憾,在短短一天的相處中,我已盡了力去疼愛丈夫。
蒙活現機構允許,轉載自 2016 年 9 月出版 "活現家庭雜誌" 第 8 期。雜誌內容請瀏覽https://issuu.com/presenceministry/docs/presence_magazine_chinese_2016;活現機構網址 http://presencequotien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