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 在線】信上帝不會弄錯

 

昨早與一位海外返港短聚的好朋友相逢,我們在二十二年前,於理工大學是師生關係,她是我的社工學生;現在我要把她稱為老師了。

她生命經歷的苦難比一般人多,尤其與初生女兒行過死蔭幽谷及靠主把曾被診斷的抑鬱化為助人力量,我們一談便三小時,小住客也留心在旁聆聽,我很高興現年十三歲的他,常常能準確地做到小總結。

今早我思考的經文是:

「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 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虧損。」(箴言‬ ‭13:20‬ )

聖經中的但以理需要三位朋友,保羅坐牢時常有同工陪伴,真正的朋友是一起經歷患難;故此我們在逆境中,要留心自己身邊出現了甚麼能夠交心的人,可能就是上帝藉著給你困難,把你的心眼打開,從此就多了一些真摯的朋友。

回看我三年來的 EQ 在線,每逢我和友人有困難,必定遇上一些上帝差來的天使,翻查日記已經證明不是巧合的。

我發現昨早的傾談,共有以下十個智慧重點:

(一)痛苦要以聲音發出才得真正抒解,這是輔導的真義。

(二)本來期待嬰兒生出來成為父母的希望,但死亡邊緣否定了人以為自己可以製造希望。

(三)癌病的主要情緒功能是使我們與身邊的人關係復和。

(四)向信仰異教的癌病朋友談道,不要說來介紹信仰,該說我來關心他;在生死關頭接收到真正的關心,已經是接收到上帝的愛。

(五)價值觀影響了人的病情轉化,重新認識自己與上帝的關係,才會真正減輕痛楚。

(六)在機構做領導人,責任是激發員工的正面情緒。

(七)恐懼的功能是保護人,找尋真正可援助的力量。

(八)把自己的恐懼說出來,是用第二身的角色,減輕了恐懼的威脅。

(九)我們經歷過的逆境記憶,其實存在很多不正確的情緒,需要更換。

(十)我們的實力,在於自己能夠有甚麼地方改好及進度如何;及早訂立學習契約就是聰明的學生。

昨晚我在大埔浸信會講「無羊無牛,仍然歡欣」,我分享在不明白上帝用意的同時,要留意安慰的訊號;我們的智商真的不能測透萬事,信上帝不會弄錯就可以超越迷惘。

當人問我:「如果你的妻子不死(或遲些才死)不是會更好嗎?」

我會說我不完全明白為甚麼,但我心已經得到即時的安慰;我常這樣回答:「當時醫生讓我考慮十分鐘為太太決定需否急救手術;神給我用兩分鐘完成考慮,在六分鐘內運送她去手術室,兩分鐘後她便閉目去世。若我在當日上午九點五十二分遲延這十分鐘的決定,我永遠看不到她在升降機內最後的笑容。」

得安慰,同時是美麗温馨的回憶,也感受能夠經歷苦難,是生命的榮耀冠冕。

前晚我們團隊與一隊青年足球隊作友誼賽,賽果是四比四;我們隊中有大小住客,更有未及一歲的契孫女陳可祈做捧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