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長的暑假,孩子留在家中容易長時間使用手機和電腦,現今的網上遊戲、社交媒體、網路成癮的現象都讓許多家長們感到非常困擾和擔憂。對網路成癮所帶來的影響你知多少?美國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每天用社交媒體超過2個小時會使一個人的社會隔離感增加一倍。美國心理學家認為,使用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Pinterest等社交媒體令人感到更加孤獨。社交媒體表面上看起來提供了填補社會和家庭空虛的作用, 但實際上瀏覽社交媒體不是真正和人健康交往。大部份年輕人初時感到孤獨就玩社交媒體, 但由於大量使用社交媒體,就越覺得與真實的世界隔離, 就越感到孤獨,最終構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研究也證明一個人在網上的時間越多,在真實世界中的互動就越少。
瀏覽社交媒體也容易不自覺地把自己和別人作比較,引發更多被人排斥和產生自憐的感覺,讓人感到更不愉快和沮喪。例如,看到別人上載快樂完美的家庭合照、在假期得意洋洋地出外旅行的照片,可是自己和家人卻沒有這樣的時光;或看到朋友參加聚會充滿樂趣的照片,自己卻沒有被邀請等等。英國學者的研究發現,青少年越花時間使用 facebook、Snapchat、WhatsApp 和 Instagram 等社交網站或通訊程式,越會使他們對學業、個人外表、家庭等方面的快樂程度降低,給他們的精神健康帶來更多負面的影響。
「網路成癮」為網路使用普及後的新興名詞,是指因過度使用網路,不自覺地造成心理依賴 ; 一旦無法上網,即陷入焦躁、易怒、沮喪、心神不寧,而且一上網即無法在預期的時間停止下來,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網路成癮者通常會出現的核心症狀與負面影響包括:
(一)不能克制上網的衝動;
(二)不能上網時,出現身心理和生理症狀;
(三)上網的慾望越來越不能滿足,所需上網時間越來越長;
(四)人際關係,健康情況,與時間管理上都受到負面的影響,造成人際孤立、身體受損、失學與失業和其他家庭問題。
網路成癮問題依網路的使用內容加以區分為五大類別:
(一)性成癮:深受與性相關的網頁內容吸引,沉溺於網路色情活動之中
(二)關係成癮:沉溺於網路上的人際關係活動之中。
(三)強迫行為:沉溺於網路遊戲、網路賭博、網路購物等活動。
(四)資訊超載:沉溺於資訊的搜索與收集之活動。
(五)電腦成癮:沉溺於有關電腦操作與探求之活動。
五類成癮問題的強度不一,網路成癮行為有可能會橫跨兩類以上。目前為止,網路強迫行為的問題最為嚴重,其中以網路遊戲成癮問題最受社會關注。數據顯示逃避生活、家庭婚姻問題帶來的情緒壓力;渴望得到短暫的情緒舒緩;期待從網絡活動中尋求愉快經驗和滿足慾望都是構成網絡成癮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