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媒介的普及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模式。從前看電影要進電影院,看電視要定時安坐家中收看。可是,今時今日,透過網絡的傳送,觀眾可以隨時隨地按需要選擇自己愛看的劇目欣賞。
然而在這個講求個人自我主導的年代,舞台劇仍然未見式微,仍然有觀眾趨之若鶩地購票到現場欣賞,可見舞台劇自有它獨樹一幟的魅力。話劇演出時,演員與觀眾身處在同一的時間和空間,一起去體味故事人物的高低起跌、喜怒哀樂和生離死別,其中的感染力比起電子媒介強烈得多;而且每一次的演出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同一個劇目、同樣的場景、劇組和演員,因為現場觀眾的情緒、演員的投入,交流和互動之下,都產生不一樣的氣氛和效果。這正是舞台劇使人著迷的地方。
因此,每個發展成熟的城市都有當地話劇團體存在的需要,填補人對精神生活的嚮往。泉源劇社正是溫哥華本土劇團之一,劇社其中一位創辦人兼團牧李陳嫣薇牧師有感在溫哥華西方文化的社會中,適合中國人理解的處境表演團體甚少,所以為了滿足溫哥華華人的渴求,十年前與鄭博海牧師及夏韋婷姊妹成立了泉源劇社,致力推動本地話劇藝術,而且培養專業製作人材。
李陳嫣薇表示:人除了追求基本生活需要之外,亦要尋求思想上的滿足,不然便會產生許多其他問題。戲劇能夠豐富表現人生多方面,綜合各種學科而有的演繹方式,感性與理性並重,是一種特殊文化的精神產品。話劇同時將現實生活藝術化,呈現在觀眾眼前,讓人產生共鳴,啟發人的思維,進入話劇的訊息中,思索人生的意義,追尋更高層次的境界。
這是劇團在社區之中具備的影響力。泉源劇社作為基督教的話劇團體,更承擔著傳達福音訊息的使命。李陳嫣薇指出。採用話劇的媒介是仿傚耶穌基督道成肉身,親臨人間,將上帝是愛和祂的救贖計劃向世人具體說明。而話劇亦是把劇組搬上舞台,讓人仿如置身其間,親歷其境,從看得見、聽得到的具體事例中,領悟那看不到、摸不著的屬靈國度。
十年以來,泉源劇社朝著這個目標進行,不單在大溫哥華,更曾移師到亞伯達省和中南美洲亞魯巴,演出總共接近一百場,接觸很多朋友,散播福音種子。作為劇社團牧,李陳嫣薇也期望演員和工作人員藉著戲劇深化自己的信仰,在台下的基督徒觀眾亦趁著觀賞話劇,再思及重建與神的關係。
為了延續舞台劇的藝術,劇社也積極培養專業話劇製作人才,舉辦戲劇訓練課程,包括:編劇、導演、後台支援、演員等共四科,訓練未來接班人。
今年泉源劇社成立十週年,將於九月四日晚上七時在溫哥華 19 Twenty Church舉辦異象分享晚會,特備音樂節目,由 Dr. Libby Yu 鋼琴演奏古典音樂,泉源劇社主題曲獻唱及話劇《十年之後 》首演,還有甜品及展覽坊。這是劇社十年來首次舉辦籌募經費活動,籌得的款項將會支持劇社辦事處租金,2018 年短期宣教旅程和租用本地社區劇院演出專業製作福音舞台劇,及購買器材、設備和支付劇社的常費。詳情及購票請參閱本報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