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兒女】齊人非福

 

舊約聖經的出名人物,不少是多妻的﹐所以有一些教派就用這些例子來支持多妻主義﹐有一些還說一個男人可以有四個妻子﹐自然是引用雅各做例子了。但是關於一夫一妻的原則,聖經有很明顯的教導。「雖然神有靈的餘力能造多人,祂不是單造一人嗎?為何只造一人呢?乃是祂願人得虔誠的後裔。所以當謹守你們的心,誰也不可以詭詐待幼年所娶的妻。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說,休妻的事,和以強暴待妻的人,都是我所恨惡的。所以當謹守你們的心,不可行詭詐。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瑪拉基書2:15-16)

自然有人會提出先祖的例子﹐創世記裡面第一個多妻的人是拉麥,他是該隱那位很暴力的後代﹐他有兩個妻子。第二個就是亞伯拉罕,他有撒來和夏甲。但是這件事情我們還可以討論。按照考古學的發現,在古代的中東,如果妻子不懷孕,丈夫或者妻子可以叫丈夫跟妻子的使女發生性關係,懷了孕生了孩子,就歸在主母的名下。所以撒來的建議是合法的,但是卻不是出於信心,沒有站穩在神的應許上﹐結果家庭也是很不愉快﹐直到如今,主母的後代和使女的後代,還是世仇。

第一位真正多妻的是雅各﹐他有四個妻子。有些教派就是用他當做榜樣說,男人可以有四個妻子。但是雅各一家並不和睦﹐從一開始就彼此爭寵,鬥爭延伸到她們的兒女身上﹐甚至哥哥們因為妒忌,竟然把小弟賣掉為奴僕!結果雅各老的時候說自己一生的年日是又少又苦。後代的士師君王有很多妻子,自然也有很多孩子,他們的家庭生活卻都不快樂。

齊人非福

「以法蓮山地的拉瑪瑣非有一個以法蓮人,名叫以利加拿,是蘇弗的玄孫,托戶的曾孫,以利戶的孫子,耶羅罕的兒子。他有兩個妻,一名哈拿,一名毗尼拿。毗尼拿有兒女,哈拿沒有兒女。毗尼拿見耶和華不使哈拿生育,就作她的對頭,大大激動她,要使她生氣。」(撒母耳記上1:1-6)

撒母耳的父親就是這樣。以利加拿的意思是:神給價值。在歷代志上的家譜,原來他是利未人,住在以法蓮。哈拿原文是「恩典」。毗尼拿是尖銳的意思。其實很有可能,以利加拿的原配哈拿不能生育,所以娶了第二個妻子,就是希望生個孩子。但是就像亞伯拉罕的情形,小老婆生了孩子就小看主母。雖然以利加拿還是比較愛哈拿,每次上示羅耶和華的殿獻祭的時候,總是給哈拿雙份的祭肉,但是哈拿沒有孩子。並且毗尼拿妒忌起來的時候,就變本加厲地激動哈拿。「每年上到耶和華殿的時候,以利加拿都以雙分給哈拿。毗尼拿仍是激動她,以致她哭泣不吃飯。」(撒母耳記上1:7)

苦心的傾訴,求神垂顧

「他們在示羅吃喝完了,哈拿就站起來。祭司以利在耶和華殿的門框旁邊,坐在自己的位上。哈拿心裡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禱耶和華,許願說,萬軍之耶和華阿,你若垂顧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我必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不用剃頭刀剃他的頭。」(撒母耳記上1:9-11)

哈拿不是對人哭泣﹐她也不跟她的對頭爭鬧﹐她只有向神傾訴﹐把她的苦情告訴神。我們的苦情告訴人,常常只有招來嗤笑閑話﹐頂多也不過是空口的同情,並不能夠得到實際的幫助。唯有萬軍之耶和華,祂能夠行大事和奇事﹐因為全宇宙一切都聽從祂的命令。這是「萬軍」的意思。耶和華是源頭,所以在祂沒有難成的事。問題是神為什麼聽我們的禱告?哈拿所求的兒子是為要把他終身歸於耶和華事奉神的。今天多少人求要有一個孩子,無非是要養子防老﹐完全是自私的心態﹐並沒有求神的國和祂的義。

不受了解

「哈拿在耶和華面前不住地祈禱,以利定睛看她的嘴。原來哈拿心中默禱,只動嘴唇,不出聲音,因此以利以為她喝醉了。以利對她說,你要醉到幾時呢?你不應該喝酒。」(撒母耳記上1:12-14)

我們心中的苦楚,有些時候甚至連傳道人,自己的牧者都不會了解我們,還會責備我們。有些人會因而一怒之下就連教會都不來,並且埋怨神﹐離開神。這真正是愚昧,從神的恩典上墮落。

哈拿卻不是這樣。她耐心地向以利解釋。「哈拿回答說,『主阿,不是這樣。我是心裡愁苦的婦人,清酒濃酒都沒有喝,但在耶和華面前傾心吐意。不要將婢女看作不正經的女子。我因被人激動,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撒母耳記上1:15-16)

她的禱告沒有出聲,誰知道她是在禱告?就算是神的僕人,這裡還是大祭司,都不了解,我們也應該耐性地解釋,不要一下子就控告人家不同情﹐不了解。一個人如果是像哈拿「在耶和華面前傾心吐意」﹐就會耐心地讓人家了解自己。

信心的回應,心裡相信

「以利說,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願以色列的神允准你向他所求的。哈拿說,願婢女在你眼前蒙恩。於是婦人走去吃飯,面上再不帶愁容了。」(撒母耳記上1:17-18)

我們往下讀下去,雖然以利並不是一個好的神僕,但是他坐在大祭司的座位上,對哈拿所說恩典的話語,卻是帶有神的權柄。哈拿毫無疑惑地接受下來﹐她真正地從心底相信,所以她吃得下飯了﹐整個人也高興了:面上再不帶愁容了。多少人口說相信依靠神,但是眉心還是緊緊地,哭喪著臉,帶著眼淚口口聲聲說「感謝主﹐ 讚美主」﹐這是裝假的信心,沒有從心底相信神﹐是欺人欺神也欺騙自己。

信心的回應

「次日清早,他們起來,在耶和華面前敬拜,就回拉瑪。到了家裡,以利加拿和妻哈拿同房,耶和華顧念哈拿,哈拿就懷孕。日期滿足,生了一個兒子,給他起名叫撒母耳,說,『這是我從耶和華那裡求來的。』以利加拿和他全家都上示羅去,要向耶和華獻年祭,並還所許的願。哈拿卻沒有上去,對丈夫說,等孩子斷了奶,我便帶他上去朝見耶和華,使他永遠住在那裡。」(撒母耳記上1:19-22)

哈拿蒙了神的眷顧,她並沒有忘記她的許願。今天多少人在苦難中向神許願﹐神解救了他之後,他卻一股腦把神忘記掉,所許的願更加完全反口否認。這種忘恩負義的人,將要如何向神交賬?哈拿還她向神所許的願還是有計劃,一點不含糊的。雖然這麼小的孩子,就讓他離家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生活﹐父母親一年才見一次﹐哈拿也毫無保留地把撒母耳帶去。她相信神是不會錯的﹐所以撒母耳就是一個很特別,出人意外地成熟的孩子。這是哈拿信心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