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非理性思想(37)--我給子女真正的是甚麼訊息?

 

在從事家庭輔導及青少年輔導工作中﹐最常見的問題之源﹐是父母與子女的 "溝通不良"﹐直接來說﹐可以是 "溝通很差"﹐例如:不同 channel、各講各話、沒有聽到對方的訊息等等。當你與他們個別傾談時﹐最常見的是溝通問題非常大﹐並且是長久累積的。親子溝通的問題﹐既是因﹐也是果﹐再轉為因﹐如此循環不息﹐互為因果。在此﹐特別探討父母在向子女溝通時﹐你可有想過:"我真正給子女的是甚麼訊息?"

也許﹐很多父母都對子女成長有很好的願望藍圖﹐例如要教養他們有自立能力、勇於冒險、忍耐、獨立......等等。但是﹐你們可有想過﹐你們的表達方式可能已經造成某程度上的障礙﹐甚至有可能適得其反

有時﹐我們想小孩靜下來﹐安靜一點﹐但我們卻用高而尖的聲音一聲聲地叫﹐且面露不快﹐這會給孩子甚麼訊息大人有權命令無權的小孩

我們想他們學會自立能力﹐在子女要去露營作預備時﹐你卻幫他們安排妥當;或是他們在家自己舉辦生日會時﹐你卻沒有放手讓他們去買用品、預備食物、計劃遊戲內容﹐以及時間安排、意外預防等等﹐你都在旁安排一切﹐為免他們弄污地方﹐清理耗時辛苦。這會有助增強他們的自立能力嗎

我們常期望他們會培養到冒險精神﹐但卻不容許他們在能力範圍下的探路或嘗試有困難的項目﹐甚至不讓他們參加學校露營活動﹐或在家用焗爐煮食物﹐煎牛排﹐做蛋糕等等。

反思我們作父母的﹐當向子女表示意見時﹐有否留意到自己內心的考慮﹐例如要他們靜下來﹐使自己可以處理其他事情﹐卻沒有考慮他們的感受為了避免子女們物品預備不足而為代他們準備妥當﹐卻沒有讓他們在遺漏錯誤中得到教訓與學習﹐以及因物品預備不足而帶來刺激同學間的互助與合力解決問題。很多時﹐物品預備不足﹐才是訓練應變能力的催化劑。有失敗﹐才會去思考失敗之因﹐並找出改善方法﹐達到下一次的成功。有些父母會想及太多失敗經驗會令人失去自信。我卻常常回應﹐"你要何時﹐如何才讓子女去嘗試作冒險呢" 父母的幫助雖有良好的動機﹐反而扼殺了子女們的成長與進步的空間。

有親子教育界的專家指出﹐父母最常犯的 10 大錯誤有以下各點:

1、過度照顧:子女是皇帝;

2、過度安排:子女不用自己處理;

3、說教太多、身教太少:多教訓﹐少示範;

4、只關心學業﹐忽視其他生活能力的培養:如缺少運動;

5、用"買東西"來滿足孩子︰如電子產品;

6、完美主義:期望每事情都是 100 分;

7、害怕輸在起跑點:提前給予甚多訓練;

8、負面的言語太多:多要求﹐少鼓勵;

9、透過孩子活出自己:我沒有機會學鋼琴﹐希望子女可完成;

10、忘了享受做父母的樂趣:多看成績表﹐少和子女玩。

家長眼中 子女眼中
1. 經常駁嘴駁舌 刻意拿我和其他比我優秀的人作比較
2. 十問九唔應 講過唔算數
3. 講大話 以侮辱性說話傷害我自尊心
4. 沉迷電子產品 迫我做我不喜歡做的事
5. 不用功讀書 不問理由便先責罵我
6. 拒絕與我溝通 冤枉我
7. 對我粗言穢語 擅自幫我做決定
8. 對我不瞅不睬 不關心我的感受和需要
9. 打我 在公眾場合打罵我
10. 呼喝/命令我做事 體罰


在教育子女中另一大忌﹐是父母意見不一致﹐甚至以 "愛" 來收買子女﹐使他們站在自己那邊。父母不同心﹐子女成磨心﹐更可能演變為子女去操縱父母﹐從中得利。

簡短來說﹐一個健康的家庭﹐父母應同心,意見一致﹐且經常在子女前活出彼此恩愛和諧﹐也示範彼此相愛與包容﹐原諒寬恕等等﹐讓他們在你們身上﹐學到身教﹐學習到男女應有的角色﹐和夫妻相處之道。在此前題下﹐你們會更加容易察覺到﹐自己向子女說話教導時有附帶的隱藏訊息(hidden message)﹐也就可以避免言行不一。

祝願每位父母都能享受天倫之樂﹐看見子女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