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判猶大(西番雅書第一章)
猶大王瑪拿西是南國極少的壞王之一(代下卅三章)﹐他死後,其子繼承拜偶像惡習,兩年即遭群臣殺害。其孫約西亞繼位,則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敬畏上帝、除偶像,在修葺聖殿時找到律法書,帶來舉國盛大復興(參王下第廿二及廿三章)。當約西亞在位時,西番雅(他是希西家的玄孫,約西亞的堂侄)早已蒙召,直到此時機成熟之刻,民心傾向悔改,他乃及時發出信息,以圖挽回國運,乃寫《西番雅書》。本章先知宣告百姓罪惡極大,上帝必懲罰,說明「耶和華的日子」來臨之因(4-9節):他們拜偶像、強暴、詭詐、貪婪、偷搶、匪盜。又描述「耶和華的日子」來臨的情況(10-18節):是必臨到的(10-13節)和可怕的(14-18節)。
呼籲回轉(西番雅書第二章)
「世上遵守耶和華典章的謙卑人哪!你們都當尋求耶和華﹐當尋求公義謙卑,或者在耶和華發怒的日子,可以隱藏起來。」(3節)先知西番雅呼籲百姓在審判來臨前趕快悔改,或許仍有時間逃避災難。本章首先提醒猶大國,要從「不知羞恥的國民」(1, 2節)悔改成為遵守耶和華典章的謙卑人。其後﹐先知為上帝宣佈對猶大國鄰邦的刑罰:先知預言這人口稠密的非利士地會變成人口稀少的牧地,城市則變得荒蕪(4-7節)。摩押、亞捫(均為亞伯拉罕侄羅得的後裔)將遭昔日所多瑪、蛾摩拉滅亡的命運(8-11節)﹐尼尼微城則於主前612年亡於巴比倫。是故「世上遵守耶和華典章的謙卑人」乃包括猶大國及普世尋求上帝的人。
神的安慰(西番雅書第三章)
本章的主題是「耶和華日子的安慰」。將不義與公義作對比,猶大的不義是:不聽命令(2節a)、不受訓誨(2節b)、不倚靠上帝(2節c)、不親近上帝(2節d)、首領不義(3, 4節)。上帝的公義是:常新的(5節a「每早晨」)、不斷的(5節b「無日不然」)、明顯的(5節c)、審判性的(6節)、責任性的(7節)、懲罰性的(8節)。而審判的目的是:頌讚主名(9-10節)、除淨罪污(11節)、留下餘民(12, 13節)、清除仇敵(14, 15節)、施行拯救(16-19節)、建立國度(20節)。這六點正是猶大國所需要的安慰,我們也藉此得安慰。西番雅先知清楚公義與愛憐之配合,這愛是為謙卑順服的人(2:3)所預備,如慈母之愛親兒。
省察自己(哈該書第一章)
猶大國於 586BC 被擄於巴比倫,上帝應驗藉先知耶利米的預言(耶25:13),乃激動波斯王古列使他們歸回故土(拉第一章),他們曾為此歡欣若狂(拉3:8-13),正要動手重建聖殿之時,卻遇到阻攔(拉第四章),一拖就拖了十五、六年(535BC-520BC),直到大利烏王登位,在巴比倫藏寶物之處復尋得古列元年之詔令(拉第六章),讓以色列人再復工建殿。惟恐他們軟弱,上帝乃派政治領袖所羅巴伯、宗教領袖約書亞監工,並差先知哈該、撒迦利亞給他們責備、鼓勵與應許。本卷共有四篇信息,都按日期先後發出。本章是第一篇,中心思想是「省察」(5及7節),結果領袖和百姓都聽從先知的話,動工建殿(14節)。
老年先知(哈該書第二章)
本章包括三篇信息:第二篇(1-9節)的中心思想是「剛強」(4節),先知提醒他們不要為目前的境況消沉(3節),而要為將來的殿寄予厚望(6-9節),這殿遙指主耶穌基督(參約2:19-22,比較啓21:22)。第三篇(10-19節)中心思想是「追想」(10-13節),先知提醒他們:上帝是看人內心的,外表之聖潔與內心相稱方可得上帝的祝福。第四篇(1-9節)中心思想是「傾覆」(22節),預言彌賽亞國之建立(23節)——所羅巴伯是約西亞的玄孫,是王室的後裔,有資格代表大衛家。這預言說明外邦國都要傾覆,彌賽亞國度卻要建立。哈該年老蒙召(根據2:3超過八十歲),只做先知三個月,卻被上帝大大使用。
八個異象(撒迦利亞書第一章)
上帝於大利烏王第二年6月1日,藉哈該先知所發出6月24日及7月21日的兩篇信息後,已帶出應許﹐現在再藉撒迦利亞於8月要以色列民悔改(1節)是最適合不過的,因為悔改是蒙福的先決條件。其後又在哈該先知於9月24日宣告最後兩篇信息後,在11月24日(7節)差先知撒迦利亞帶給他們「八異象」(1:7-6:8),表示上帝會再堅固耶路撒冷﹐是故兩位先知的工作是相輔相承的。本章的第一個異象(7-17節):「一人騎著紅馬」(8節),是指11節「耶和華的使者」,「七十年」(12節),以色列已回歸。第二個異象(18-21節),則讓先知看見過去毀壞以色列的邦國,現在也要為別國所擊打了。
手拿準繩(撒迦利亞書第二、三章)
第二章是第三個異象﹐說明上帝的子民和聖殿並耶路撒冷城都會得到完全的復興:「那時,必有許多國歸附耶和華,作衪的子民。衪要住在他們中間,你就知道萬軍之耶和華差遣我到你那裡去了。耶和華必收回猶大作衪地的分,也必再揀選耶路撒冷。」(11、12節)第三章是第四個異象,是要讓信主的人知道,他們的敵人不是某一國度,而是那屬靈的仇敵撒旦,上帝要撒旦曉得,基督徒與衪的關係非常穩固:「從火中抽出來的一根(沒有燃燒)柴」(3:2)。而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建立在上帝的赦免上(5節)。同時,上帝的百姓又被建立在基督這「石頭」上(3:8、9﹔參閱賽28:16),我們的家成了弟兄姊妹往來交通的地方(10節)。
地上發光(撒迦利亞書第四章)
本章是第五個異象,此異象非注重形象,乃注重作用和供應,証明上帝會賜所羅巴伯完成建殿工作之能力。殿中的燈盞、燈臺,有兩棵橄欖樹保證燈油供應源源不絕——上帝的靈足能保守教會,祂的恩典源源不絕。上帝提醒所羅巴伯與約書亞(14節)要不斷工作,不要以立根基之日的事為小(10節),因有開始才有完成。「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上帝的靈,方能成事。』」(6節)無論有多大的困難(大山)當前,也阻攔不了殿的建成(「祂必搬出一塊石頭安在殿頂上」,7節)。是的,教會是每一個時代的金燈臺,我們要靠著聖靈不斷工作,上帝要每一位受膏者——祂所選召的人——在地上發光。
飛行書卷(撒迦利亞書第五、六章)
第六個異象(5:1-4)是斥責立法的人犯法。「我又舉目觀看,見有一飛行的書卷」。(5:1)「書卷」寫的是上帝的話(拉6:2﹔耶36:2, 4, 6﹔結3:1-3),上帝要審判罪惡。第七個異象(5:5-11)是將整個犯罪體制除去,「量器」(5:8)原文「伊法」,是希伯來固體最大單位,說明上帝會安置(處理)最大的罪惡。第八個異象(6:1-8)與第一個異象有相同之處,但馬的顏色和次序不同,上帝掌握歷史,會按計劃收拾列國。八個異象至此結束﹐同時,在6:12-13中,「使兩職之間籌定和平」﹐當日是指大祭司約書亞和代表大衛後裔的所羅巴伯﹐預表彌賽亞(主耶穌)來後,身兼祭司與君王,籌定和平,上帝與人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