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婚姻衝突--影響情緒的非理性思想(33)--承諾不兌現,可大可小事

 

所有婚姻或家庭關係的討論,如果沒有提出 "兌現承諾" 這原則,都是不夠全面的。"言出,必行" 就是兌現承諾,否則就是言而無信。一個人的誠實與信譽是他獲得被人信任、建立良好關係、走向快樂家庭成功的基礎,而能否兌現其承諾便是一個人是否講信用的主要標誌。

大文豪蕭伯納說過:"人與人之間的爭吵往往是由一個人的錯誤開始,另外一個人的指責而引起的。" 這句名言,尤其適合戀愛或在婚姻中的雙方。生活中,當配偶犯了錯誤,若對其一味地指責,無疑是跟著犯了更大的錯誤。因為這樣往往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造成進一步爭吵和矛盾。請看以下一個例子:

rational 1承諾沒有兌現堅持不斷指責

中秋節前夕,太太早早預備妥當,因為丈夫答應她在中秋期間會到她外家探望父母。然而那天下班回家,丈夫卻突然告訴她,這兩天公司有些突發重要事要見外地來的客人,不能請假。他的話如一盆冷水潑向太太。她指責丈夫:"過年時你沒有去,你承諾中秋一定去。我都告訴他們了,現在你卻又不去,你是什麼意思?是不是不想見我爸媽?" 丈夫解釋說:"公司確實是急事,老板指定要我陪他去,我可以不去嗎?如果我不去,老板會怎樣看我?我向你爸媽解釋,稍後我再請假去你家,好嗎?" 太太仍然不滿意地說:"你說的話我還能信嗎?你中秋後請假,我能請到假嗎?我看你就是找藉口。什麼意思你坦白說?" 太太不聽解釋,兩人激烈地爭吵起來了。最後,丈夫往門口走,離開前說了句:"我希望你能理解我,相信我,如果連這些公司的事都不信,都要吵,以後還怎麼樣相處?"

這次爭吵的起因是丈夫未能兌現承諾確實不對可也是事出有合理原因若是直接告訴父母相信他們也會體諒。作太太的本應給予丈夫支持和理解。她本來滿心歡喜和丈夫回家看爸媽的卻因為丈夫違背承諾而倍感失落和不滿不斷地指責丈夫擴大矛盾使爭吵升級。可以說她的錯誤比丈夫更大。在婚姻中承諾是常有的事如果一方沒有兌現要多考慮對方無法兌現的原因其理由充分的就應該給予理解及支持。再看另一例子

rational 2可以不責便不責自責更勝被他責

在去赴宴會前,丈夫承諾太太他不會喝酒。在宴會間,受不住朋友熱烈暢飲氣氛,他喝了兩杯啤酒,喝酒量是比平時少。宴會後開車回家,途中被交警檢測,結果是超標,受到即時鎖車停牌加罰款。回到家後,太太就是重量級的批評:"我一早便勸你開車別喝酒,你在朋友前扮大哥!六個月都開不了車,以後怎麼接送孩子上學和送我上班!" 丈夫說:"如果我早知道這麼倒霉,打死我也不喝啊!再說,我覺得喝兩杯啤酒,根本沒甚麼影響啊!" "現在後悔嗎?喝的時候我勸你怎麼也不聽!那時候要面子,現在不是遭透了嗎!" 太太說。"你不要落井下石了,我心裡更煩呢,可否讓我清靜一刻!" 丈夫說。

丈夫不聽太太勸阻因酒後開車導致駕駛執照被臨時吊銷他犯錯在先他心裡本來就很後悔很煩惱。而太太不單沒有給安慰反而是埋怨、指責使丈夫的心情更加沮喪和急躁。其實犯錯導致的結果已經難以更改又已經讓他得到教訓何必再指責呢如果此時能給予安慰反而會讓他感受到你的愛意體諒和接納也會更加知道自己的錯誤。其實對方能夠從錯中學習、自省、自責是更勝過被他人指責。

經一事長一智人非完美總會犯錯。在生活中有很多事務安排總會因某些突發事件而令人不能完成先前的承諾這需要盡快溝通使影響層面降低也要接受對方的決定臨時的取消或變化是有可能的。筆者有一次答應兒子去觀看他在下午舉行的足球比賽同日上午筆者要負責一講座由於大會臨時有調動要改為下午結果筆者未能出席兒子的足球比賽。事後他有表示失望但聽完解釋之後也願意接受減少失望。

總括來說不要輕言承諾除非是頗肯定會做得到。反過來說把它說為一個 "驚喜"到時才揭曉。切勿給人有 "說得出做不到" 的感覺。再有發生同樣情況便會被視為 "沒有信用" 的人此不良影響更深遠。反而我們若能做到 "說得出做得到"言而有信別人會更加欣賞並建立可信賴的品格。在家庭中朋友中會更受歡迎及被信賴關係更融洽。


寧願不作承諾言出便要做起。

現實總非完美,偶然落空不奇。

若是未能做到,盡快給他驚喜。

別人亦會明白,也有限制綁你。

只要已盡所能,不用怪責自己。

講得出做得到,家人朋友讚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