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 35:27「願那喜悅我冤屈得伸的歡呼快樂; 願他們常說:當尊耶和華為大! 耶和華喜悅他的僕人平安。」
昨天與一位未信主的癌友交談其生命的辛酸,我們在近兩周相遇,認識的媒介是友人傳來我的 you tube,大概是「哀哭變為跳舞」及「壓力管理十二講」類的現場錄影。
從分享其多年受冤屈致患癌後感到生不如死,最後思考一個很有反彈力的靈感:「不死必有意義」。
我們談及這次引來傾談的機會近乎是零,「那麼巧合?在極度失意的一刻,竟然去了一個陌生地就遇到影帶的你正在講座中!」
人對「巧合」的歸因幾乎已經決定會否向信仰踏上一大步,只是有些人經歷幾十個絕處逢生,仍説這個世界沒有神。
昨天我留意到對方在傾向解釋巧合是神蹟之後,馬上出現一個自省的新觀點:「以前我覺得冤屈我的人全是毒心大惡,現在我發現自己也不是一個好人。」
看!這就是上帝的作為,他光照人的黑暗區(心理學稱此區是人最難洞悉自己的動機)
今天及下周六都去癌關講座,十年前我太太患癌的喜樂歷程,仍是今天很多人向我發的疑問,這十年也使我對癌病有很嚴謹的反思。
我歸納了五個重要概念:
(一)人被創造的生命本來是健康的,由於人犯罪,神使人的肉身生命,定命有死亡終局。
(二)神早放永恆的渴望在人心中,人想自己在死後可以到永恆繼續存在。
(三)癌病使人對生命的不穩定起了警覺,這病可以加速與人分離,這病使人受驚於不明的痛楚而渴求神的介入。
(四)癌病使人留意聖經中希西家的延命故事:
希西家王知道自己有不治之症就向神祈禱,求神記念他怎樣存完全的心,按誠實行事,又做神眼中所看為善的。禱告完了,希西家就痛哭了。(列王紀下 20章)
希西家原是猶大國中最好的王。
「希西家倚靠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在他前後的猶大列王中沒有一個及他的。」(列王紀下 18:5)
他卅七歲就知道自己快要死。
「那時希西家病得要死,亞摩斯的兒子先知以賽亞去見他,對他說:耶和華如此說:你當留遺命與你的家,因為你必死不能活了。」(以賽亞書 38:1)
神也回應希西家的祈禱和哭泣。
「耶和華的話臨到以賽亞說:你去告訴希西家說,耶和華-你祖大衛的上帝如此說:我聽見了你的禱告,看見了你的眼淚。我必加增你十五年的壽數。」(以賽亞書 38:4-5)
神加了希西家十五年的壽命,神醫治他不是因為他是好人,而且他用信心來要求,更因為祂曾與大衛立約,他必有後代,故此三年後希西家兒子瑪拿西出生。(歷代志下 33:1-2)
(五)人得痊癒及延命全因爲是神的恩典,神喜用人的資源來完成祂的計畫,對以賽亞說:「當取一塊無花果餅來,貼在瘡上,你必痊癒。」人得健康要感恩,要學習對賜生命的主順服。
順服帶來一個新生的角色,成為一個喜樂的僕人,過去的回憶盡是冤屈得伸,對未來是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