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司琴是指在教會內用他們彈奏鍵盤樂器的技巧去服務他們教會的音樂人,而常見的鍵盤樂器是鋼琴。在所有的樂器中,鍵盤是在教堂中找到的最常見的樂器。
各位讀者,你的教會有沒有「司琴荒」?筆者所指的「司琴荒」的意思是指在教會,司琴的人數是不足夠的。很多時候,可能只有一到兩個司琴參加星期天崇拜的服務。或者在團契聚會時間,沒有可用的司琴。
一些華人教會可能有人可以彈鋼琴,但他們是英語堂的會眾(往往是第二代的兒女)。
根據我的觀察,許多華人教會都有「司琴荒」這個問題。不過,每一教會對付這問題的方式是不同的。以下是我看見過的一些方法:
* 掩耳盜鈴
不理會或忽視這個問題,並繼續使用相同的幾個人。這種方法將耗盡現有的司琴,他們最終會精疲力竭。或者,如果這些司琴生病或因為便宜的機票有假期計劃離開幾個星期,那麼音樂和崇拜部的負責人將有一個艱難的時間去尋找替代者。
* 用速成的方法
播放 CD 或 YouTube 的音樂視頻伴唱。畢竟這是下下之策,無奈之下的出路。這種方法完全忽視了會眾唱歌的神學原因﹐ 會眾唱歌成為待辦事項列表上的一個項目。試想想,如果有人提議每星期日的講道將會由錄影或 YouTube 的講道視頻代替,你們會有甚麼反應?
* 司琴要求簡單化
如果一些新的鋼琴新學生不能用雙手彈奏,請讓他們用一隻手彈奏﹐又或者只是要求他們只用和弦彈奏鍵盤。這種做法缺乏長遠發展的機會﹐並且只用和弦彈奏不能有效支持會眾唱歌。
* 邀請客席的司琴
因為有些教會十分反對非會友成員有事奉的職位,所以這違背了教會最近收緊其會友成員資格標準的趨勢。但筆者認為在缺乏司琴的時候,這是個短期補救的方法。
* 無伴奏的清唱
這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詩者﹐並且也挑選每個人都認識和可以唱的歌曲。
究竟我們有什麼我們可以做,以防止「司琴荒」這種情況發生嗎?又或者已經有「司琴荒」的情況,我們如何才能改善局面?
1. 司琴基礎技巧的培訓
不少人假設:「如果你懂得彈鋼琴,你就會知道如何成為司琴。」這個概念是錯誤的。一個在彈琴技術及操練上了得的人,未必是一定是個好司琴。在教會的司琴需要的鍵盤技術和熟悉教會會眾的詩歌。教會司琴最基本的技能是跟隨樂譜去彈奏,除此之外,他們還需要知道:變奏技巧、和聲配搭、前奏、過門及結尾之處理、演奏風格、伴奏法及從鍵盤上帶領詩歌的技巧、風格解析、曲式分析、視譜和分部總譜視譜要訣、換調、吟頌伴奏和如何選取適用於禮拜儀式的鍵盤作品。因此﹐有一個持續學習的態度和不斷更新技巧的能力是重要的。
2. 有重點地去發掘人才
如果沒有現有的司琴,為什麼不找願意學習的人並幫助他們學習?有些人可能是因為資源有限(時間、金錢),沒有機會學習。 情況可能隨著生活的進展而改變。如果是阻礙人們學習的是金錢,為什麼教會不能支付他們的學費呢?設立獎學金?一般華人教會對教育和準備基督徒去事奉的教育非常缺乏及過度吝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人才很不容易,但是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
3. 姊妹的專利?
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到,大部分的教會司琴都是女性。司琴不應該是姊妹的專利,弟兄們你在哪裡?
4. 跨代崇拜(Intergenerational Worship)
為什麼不同年齡的人不能夠一起崇拜?為了方便?為了省時間?語言問題?風格問題?內容問題?集體崇拜(corporate worship)是靈命培育和傳承信仰的最佳途徑。「世世代代的人都要頌讚你的作為,他們要傳揚你大能的作為。他們要講述你威嚴的尊榮,我也要默想你奇妙的作為。他們要述說你所行可畏的事的能力,我也要宣揚你的偉大。」(詩篇145:4-6)如果我們不一起崇拜,世世代代的人怎麼頌讚神的作為?我們的信仰是否患了歷史健忘症?在我們做出很多改變之前,我們應該仔細檢查我們的歷史。聖經教導我們關於崇拜的真理是什麼?
5. 事奉觀
生命和事奉是不可分的,而事奉是需要委身的。一般華人教會對委身的教導是弱的。沒有正確的事奉觀,就不可能有效果卓著的事奉。過程是重要的,成果也是重要的。
結語
「司琴荒」並非是一個必然的現像,而是一個可以改善的問題。筆者希望各位教會司琴的事奉可以提升至「盡善盡美」,見證上帝的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