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兒女】家有天才兒童怎麼辦?

 

有些人聽到我們四個孩子都是資優兒童,就有一個看法:天才兒童自然比較容易教!這話是真的嗎?其實在很多方面,資優兒童反而更加難以教導。第一,這種孩子因為比較會思想,自然就比較有主見﹐這個叫做 "倔強"。樣樣事情自然比較會跟父母親爭辯到底﹐多數的時候還叫父母親辯論不過他﹐氣得要死卻想不出什麼話可以說服他。這種孩子常常冤枉地被罵被打。

第二,這種孩子學習的能力比較強,所以同樣的事情,父母親可能還沒有掌握住,他已經完全明白,趕著要往前走。我們家的一個小事﹐是我們在看一本剛剛到的書,我們的一個小朋友就挨過來,要一同看。哪知道我半頁都還沒有看完,他就要翻過去啦。結果只好讓他先看完再說。嚴重的情形可能父母親自己也倔強,那就有可能鬧起來。

第三,這種孩子有些行動比較快,反應迅速,很容易不耐煩,沖動行事,很容易鬧事。

第四,資優兒童的思想可能比較大人還深入。他們整天所想的,父母親不一定會理解。一個可能性是把自己封閉起來,整天在自己的個人空間。另外一個可能性是往外發展,找一些理解自己思想的人,這樣就有可能被人利用了。

第五,資優的孩子同時候也可以對人際關系比較敏感。當他的好意如果不被接納,甚至於被誤解為惡意的時候,他內心的創傷也會比較深,或者他如果是外向的,就會反叛起來。

在《士師記》中﹐參孫的父母親就有一個這樣的天才兒童﹐還是神親自啟示的。「那時,有一個瑣拉人,是屬但族的,名叫瑪挪亞。他的妻不懷孕,不生育。耶和華的使者向那婦人顯現,對她說,向來你不懷孕,不生育,如今你必懷孕生一個兒子。所以你當謹慎,清酒濃酒都不可喝,一切不潔之物也不可吃。你必懷孕生一個兒子,不可用剃頭刀剃他的頭,因為這孩子一出胎就歸神作拿細耳人。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手。」(士師記 4:2-5)

神的話語十分清楚,一切潔淨的規矩都講明,好像瑪挪亞和他的妻子也遵守了。 神應許要用他來拯救以色列人,基本上也應驗了。聖經明說參孫當士師40年。問題出在哪裡?問題是,參孫一生糊涂放縱,敗在一個妓女手裡,受盡羞辱, 死得好可憐。自然瑪挪亞父妻兩口子也被他搞得頭昏腦脹。

我們的孩子們小的時候,我們常常問他們一個問題:一個聰明絕頂的人,如果被 神使用,將會如何?回答是:極好。如果被撒旦用的話,那又如何?回答是:極壞!但是 神有使用參孫﹐他的問題自然由他自己負責任。不過他的父母親有沒有錯失?

形式化的教育

很明顯的,瑪挪亞有按照神所說的,也是按照聖經拿細耳人的規矩帶大參孫。參孫的長頭發和他的使命感,都告訴我們瑪挪亞有照樣做。這個與眾不同的孩子,瑪挪亞自然必恭必敬地照料他。問題是在傳統的規矩上,他們雖然都照樣做了,但是在個性上的塑造,卻好像不是很成功。聖經沒有提到參孫小的時候的個性,或者是瑪挪亞夫妻如何教導他。無論如何,耶和華的靈也感動他。不過從14章一開始,我們就看見他的任性。

「參孫下到亭拿,在那裡看見一個女子,是非利士人的女兒。參孫上來稟告他父母說,我在亭拿看見一個女子,是非利士人的女兒,願你們給我娶來為妻。他父母說,在你弟兄的女兒中,或在本國的民中,豈沒有一個女子,何至你去在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中娶妻呢?參孫對他父親說,願你給我娶那女子,因我喜悅她。」(14: 1-3)

他自己應該知道,身為未來的國家領袖,婚姻如何可以隨便?《申命記》明明禁戒以色列人與外邦人結婚,但是他所想的,就是「我喜悅她」。

瑪挪亞可能十分謹慎,正如神曾經吩咐他們的,「耶和華的使者對瑪挪亞說,我告訴婦人的一切事,她都當謹慎。」(士師記13:13)我們可以相信他們對參孫從小也必定是小心翼翼。但是從14章的記載,我們可以理解或者瑪挪亞夫妻太過小心了﹐因為知道參孫非同凡響,結果不敢管教他太多。基本上是讓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是縱容孩子。

雖然愛是恆久忍耐,但是必須只喜歡真理,不喜歡不義。愛是有原則的。越聰明的孩子就越會用心計得到他所喜歡的東西。我們看見瑪挪亞雖然指出﹐不應該跟外邦女子結婚,但是他並沒有堅持原則。「參孫跟他父母下亭拿去」(士師記14:5),參孫的父母還是同意了,並且聖經說的是參孫「跟」他父母下去的。懦弱的父親常常自以為是頭腦開明,不抓緊聖經原則,以為不要給孩子壓力,結果終於害了孩子,特別是婚姻上的錯誤。我們見過不少這樣的事例。

自然聖經接著說:「他的父母卻不知道這事是出於耶和華,因為他找機會攻擊非利士人。那時,非利士人轄制以色列人。」(士師記14:4)我們常常以為「這事是出於耶和華」這句話是按照 神的旨意﹐但是聖經裡面有不少的例子,只是 神容許的。羅波安王回答無理,引起以色列人跟從耶羅波安背叛,是 神藉著羅波安的愚昧,應驗對所羅門的審判。 神能夠透過人的錯誤,成就祂的作為﹐當事人卻還是自食其果。教養天才還是需要跟從真理的原則的。

污染聖約

「過了些日子,再下去要娶那女子,轉向道旁要看死獅,見有一群蜂子和蜜在死獅之內,就用手取蜜,且吃且走。到了父母那裡,給他父母,他們也吃了﹐只是沒有告訴這蜜是從死獅之內取來的。」(士師記14:8-9)

根據民數記6:6-12節的記載:「在他離俗歸耶和華的一切日子,不可挨近死尸﹐他的父母或是弟兄姐妹死了的時候,他不可因他們使自己不潔淨,因為那離俗歸神的憑據是在他頭上。在他一切離俗的日子是歸耶和華為聖。若在他旁邊忽然有人死了,以致沾染了他離俗的頭,他要在第七日,得潔淨的時候,剃頭。第八日,他要把兩隻斑鳩或兩隻雛鴿帶到會幕門口,交給祭司。祭司要獻一隻作贖罪祭,一隻作燔祭,為他贖那因死尸而有的罪,並要當日使他的頭成為聖潔。他要另選離俗歸耶和華的日子,又要牽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來作贖愆祭。但先前的日子要歸徒然,因為他在離俗之間被玷污了。」

污染了成聖的頭,非同小可,參孫卻若無其事﹐還洋洋得意地用這件事情來做謎語!他的父母親也糊裡糊涂地不分皂白﹐結果,婚姻不潔淨,生活不潔淨,家庭如何建立得好呢?他被他自己的妻子欺騙了﹐而欺騙的幌子就是「愛」。

即便如此,神還是用他,因為參孫還是有個忌邪的心。雖然他起初攻擊非利士人純粹是個人的報仇,但是 神就藉著他達到攻擊非利士人的目的。他的用心不對,但是 神的應許還是得以實現﹐不過他自己就需要付上放縱的代價了。我們下回繼續看參孫如何每況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