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 十章1 節 「弟兄們,我心裏所願的,向神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
今天已踏入紐約之旅最後一天,行程很匆忙,但曾握過手談一兩句的已達百人,一半以上是說普通話的。
最熱情的是主講家長會那場,我最感動的是不大聽得懂廣東話的仍是努力速寫筆記,在我候車離開時還是請求我核對他們有否記漏那重要導師的基本功。他們請我明年再來示範:引發因懸疑而好奇聆聽的功夫;幚助大腦建立時間設限、防止沉溺上網;與孩子見面時的愉悅臉孔與聲音;運用親和又率直的原則說「但是」;引導認錯前先說「我也曾犯錯」、「我再說明」、「你可學到」、「讓你感到難受」的支持語言。
在香港,不容易見到這些甘願聽不清楚仍願意學習的同胞,他們圍著我抄下值得看的好書書名,也把會場的書買光了。
我們有時對中國同胞用了很複雜的感覺,既同情他們對文明的欠缺又介懷他們不擅掌握場合的談吐。
今次的旅程使我看到他們的另一面,就是虛心受教和對家人之間分歧的憂慮。在紐約有國內來的家庭,也有來自台灣的日間大學生需在課後餐館工作的。
昨日早上在約有四十位傳道及牧師面前講「教牧輔導」,大部分是講普通話的,他們很認同教會必須積極培訓華人下一代的兒童導師。會後他們支持我下次再來詳述昨天早上所分享的九個論點:信徒婚變因各自主觀曲解所聽及敏感自己是受害者;信徒有失落感因仍不清楚子女只是受託於神; 信二代有愛的疑惑,因父母的反面教材;牧者與配偶不和諧多因婚前欠缺信任建立; 教牧的第二代需要父母表態去欣賞其未成就的努力(不是要成為完美版本);教會活動 報名冷淡是因同工們推動欠熱誠; 受長執輕看時,要堅信對方需要日久才信仼承擔熱誠、遇會友欠表達欣賞,需要看穿他們的含蓄無言多謝; 同工待遇低微需要用同工聯誼、家庭同樂來補償,同時要提倡氣質事奉的互相欣賞。
今早看羅馬書中保羅如何愛以色列人同胞,他不斷遭受同胞的迫害,卻從來沒有減弱對同胞的愛。
保羅說:「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九章3節)。
保羅為敵對神的同胞深深傷痛,他渴求同胞信主說出:「我心裡所願的,向神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
在紐約有百年建築的中華基督教長老會及很多歷史悠久的教會,這城市不斷湧入為謀生創造機會的中國人,然而不消兩三年便空虛孤寂;從心靈的深處。我體會到「供不應求」這四字的真實。
昨晚教完「佈道與輔導」密集課程,這三堂真是全無冷場大家十分好學,我常要用輕鬆的技巧取回發言同學的咪,再給下一個很想表達的。
今早要執拾行李了,在紐約開始倒數廿四小時,我期望在今晚的最後公開講座,把最好的心靈說話供應給各位可愛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