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異國情】編髮

 

愛美是人類的天性。在文明都市,人除了愛穿美衣、美容、健美外,美髮也是人皆講究重視的。然而在非洲的人們,他們髮絲型態無一不是捲曲,形如彈簧鐵線,梳理上實是困難重重。到底非洲人如何梳洗整理頭髮呢?

非洲人天生一把深黑粗厚而捲曲的頭髮。究其原因,除了與遺傳的因素外,也與他們的食物有關係。他們每天主要吃小米、高樑、大薯等五穀和根類,含豐富纖維和營養的食物。因髮曲而硬,梳髮時需用金屬造的長梳齒髮梳,去挑鬆頭髮。若用普通方法處理頭髮,是比較困難。男仕通常選擇剃光頭或僅在頭頂前端留少許短髮,這可避免留長髮帶來諸多不便。如天氣炎熱時,長髮像個毛刷壓在頭頂,或戴上了一頂大絨帽,既不雅觀又浩熱難受。剃頭後再無三千煩惱絲的打擾。愛時尚的年青人更嘗試在頭蓋上劃上髮線或不同花樣圖案,以吸引其他人的注意。

婦女皆喜歡留長髮,不過也遇到相同的困難:花時、費力、更要花錢購買不少用品來梳整等。整理秀髮上,她們有不同作法,最簡易的莫如剃光或留短髮,甚或再留長些在後頭束上「小馬尾」,如此一來易梳洗又能保持衛生,也可免患頭虱或感染癬疥。女孩小時不用編扎頭髮,只留短髮加上簡單束扎後,以小布蓋頭便可。到了十來歲,母親和大姐們在家開始為她編扎頭髮,只將頭部的髮絲分成十多分,在每部分將髮絲束扎和交織捆織,用黑幼膠條在髮條尾端圍繞結扎,各髮條垂直樹起,有些人再加上彩色而稍有重量的膠珠扎在尾端,使髮條下垂,增加美感。每次扎髮可維持三天至一週便要解除,清理梳整後再編扎。

「不編髮裝扮的女人,是半個女人」-- 一句在非洲流行的話。可以想像髮飾裝扮對婦女的重要性,在非洲人的審美觀上所具的地位,也成了她們要節衣宿食和費盡心力來為自已美觀作番投資。

亞密叔叔在街尾開了一間編髮店已有兩年了,可是平日路過他的店鋪時,只見整天仿似沒有顧客登門。筆者眼見他的生意如此冷淡,帶著幾份憂心地詢問他詳細時,才知到他是作熟客生意,每個顧客登門前都必先預約,事前還要作準備工夫。

首先客人要把頭髮清洗一番,接著是編髮程予,有專人負責。編髮師在頭上將髮絲從頭頂的中心以旋渦形向外劃圈,再沿劃線位抽出幾條髮絲扎成髮條,再取三條髮條交錯結扎成髮鞭,髮鞭可粗可幼,把髮鞭向內圍圈捆扎,編織出旋渦型的髮型圖型,其型狀款式煩多,過程間還要加上顏料,又用微火輕灼髮絲以起修平和固定的作用。編髮過程一般人需用上兩至三天時間,技術熟練業婦女每天可完成兩、至三個客人的編髮,收費每位由美金十餘至卅塊不等。

過程未盡完結,還可添些假髮,增加美感。據聞假髮產品多從印度入口,以長透明膠袋包裝,有真髮也有妨真髮,多屬黑色,有垂直而或微捲曲狀而大小不等。少女和婦女若有經濟能力,可再到密叔店鋪來加工,他和兩個髮型師協助,由客人挑選合適的假髮後,將一束一束的假髮用織針接駁到頭蓋的頭髮去,工作需時要一至兩個小時。

編髮是非洲婦女最普遍的美容裝扮,為自已的儀容修飾一番,方合乎體統。這門行業不乏顧客,隨了婚嫁人仕外,每年節期如宰羊節後的慶祝新年和參加賓客宴會等,編髮生意興隆暢旺而忙過不停。編髮是都市人求生的一門行業,最簡易的可在街頭窄巷一角從事,也有開設鋪等作高度經營,只要有顧客便可。婦女經過這番編髮修飾後,再加美容粉裝,添上新衣時,更顯雍容華貴,在賓客親友面前甚有體面,人人稱許愛戴。當地每年更有女子編髮比賽,再能振興當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