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拜與音樂】會眾詩歌教育方法

 

你有沒有考慮給我們的會眾引進新的讚美詩?「新」的意思可以是全新作成的或者是這個信仰群體不熟悉的。筆者其實鼓勵每個教會應該有一組核心曲目,讓會眾集中學習從而得以熟練。如果我們要建立一組核心曲目,那麼就代表我們不能每星期也使用全新的音樂。不然的話,若每星期唱四首新歌而沒有重複,那一年之後你將會唱了 208 首完全不同的歌。所以,在崇拜使用的歌曲中,我們必須建立一組核心曲目,而有效的教育則可以幫助我們去為這核心曲目選取詩歌。

如果你需要教你的會眾一首新歌,你會怎麼做?陳季佑在他的論文(會眾唱詩的教育與應用:以《新靈糧詩選》為例)參考了以下幾個來源並且總結了多個創意方法來豐富會眾的唱詩。

* 何守誠:《聖詩學︰啟導本》﹐香港︰基督教文藝,2002。

* Sydnor, James Rawlings. Hymns and Their Uses –A Guide to Improved Congregational Singing, Carol Stream, Illinois, Hope Publishing Company, 1982.

筆者嘗試在下段總結各種的方法︰

1) 整體性的規劃

a) 成立執行會眾詩歌教育的專責團隊︰建立一個團隊,有可能是既有的聖樂部門來負責教學和教育。方案盡可能具有多元與包容性。

b) 訂立一整年的唱詩計劃︰專責團隊負責規劃一整年或一系列的計劃。可以有每月一詩歌的形式,介紹讚美詩及其背景。如果是會眾不熟悉的曲調的話,詩班可以先示範唱出或作詩班獻詩的曲目。

2) 開設教育課程

a) 開設持續性的課程︰在主日學校時間安排教唱的時段。另外可以開設聖詩學課程。

b) 舉辦研習會︰
i) 舉辦教會內部的音樂研習會︰給司琴主辦詩歌彈奏課程。另外,可以加入非鍵盤的樂器,並在敬拜中實驗不同組合。
ii) 參與外部舉辦的研習會︰觀摩其他教會或機構的教學課程。

3) 介紹詩歌的創意方法

a) 將詩歌戲劇化︰可以邀請其他人詩歌的背景故事改編成劇本,並且安排練習與演出機會。

b) 為詩歌製作幻燈片或影片︰當人們正在唱詩歌的時候,顯示相關圖片或照片。

c) 音樂使用富有變化性︰讓眾成員體驗到歌唱的不同方法。例如齊聲唱(unison)、分聲部唱(parts)、清唱(acapella)、唱出配合主旋律的「高音裝飾旋律」 (descant),或使用不同樂器獨奏或合奏。

d) 結合顏色與音樂︰隨著音樂,揮舞旗幟或布條。在教堂一年不同的時間可以顯示不同的顏色。

4) 文字教育

a) 給予會眾詩歌的相關資訊︰將詩歌作者的生平介紹給教會。附加信息可以包括歌詞根據哪一節經文寫成,或曲調來源等。我們知道一首讚美詩的背景越多,我們便能越深入地欣賞此讚美詩。

b) 鼓勵背誦歌詞︰在週報或佈告欄上印製一首歌的某一節歌詞,幫助會眾背誦。加爾文曾說「即使人可以瞭解他口裡所說出的話,對所有人類而言,吟唱仍是一項極為特殊的天賦;因為理性無法跟隨內心及情感而行,除非我們能將詩歌深植於記憶之中,並且不斷吟唱。」

5) 以詩班作配搭

a) 曲目規劃︰將聖詩改編為「聖詩合唱改編曲」(Hymn Anthem)並成為詩班的獻詩曲目。

b) 禮拜中教唱新詩歌︰詩班唱第一節,而會眾唱第二節之後的歌詞。

c) 會眾默想︰在唱多節詩歌時請詩班唱其中幾節,允許會眾默想的空間。

d) 詩班在禮拜中參與會眾詩歌︰除了四部歌唱,詩班可在最後一節唱出裝飾旋律(descant)。

6) 舉辦人人皆可參與的活動

a) 舉辦「猜詩歌名比賽」︰比賽說出詩歌名

b) 舉辦「詩歌寶藏」的搜索行動︰例如可以比賽找出生於二十世紀的作曲者或作詞者、三首特定作者寫的歌、三首歌詞中含有「喜樂」字詞的詩歌、三首含有「哈利路亞」字詞的詩歌、至少轉調一次的歌、一首女性寫作的詩歌等。

c) 舉辦聖詩頌唱會(Hymn Festival)︰使用聖詩曲目和配合聖經經文,帶出一個統一的主題。可以加入會眾、詩班、各種樂器。

d) 做「最喜愛聖詩」排行榜的調查︰請會眾列出他們最喜歡的十首詩歌。並可以在主日崇拜唱這些詩歌

e) 設立意見箱︰讓人們詢問有關詩歌的問題

f) 詩歌創作︰鼓勵人們撰寫新的詩歌或者把新的音樂配合舊的詩歌。

7) 禮拜與各類聚會場合的運用

a) 根據聖詩來講道︰使用聖詩成一篇完整的講道信息更讓會眾體會歌中精義,加深記憶。

b) 計劃一個音樂月或聖樂主日︰可分年代選用詩歌。或者專門唱特定作曲家、聖詩作者、特別主題的歌。

c) 安排會眾練詩時間︰安排會眾詩歌彩排練習。

d) 在教會其他聚會中加入領詩環節︰在其他教會聚會中安排有人帶領詩歌。

e) 音樂禮拜︰以音樂為主導的特別崇拜聚會。

f) 組織特別的詩班或小型合唱團︰組織不同的組合在不同聚會或場合中獻唱。

8) 豐富資源與教材

a) 豐富教會圖書館中的聖樂書籍︰蒐集聖詩故事、聖詩學、教會音樂歷史的書籍。

b) 建立視聽圖書館︰購買詩歌演唱或演奏專輯,鼓勵會友欣賞和學習唱詩。

c) 讓會友家中擁有詩歌本︰鼓勵會友每家皆能擁有一本詩歌本。平日也可以讀和學唱。

d) 嘗試詩歌錄音的計劃︰人們可以安排來錄製自己的聖詩的 CD。注意版權問題,如果作者已經去世了 50 多年,一般可以不需擔心處理版權問題。

參考

陳季佑:(會眾唱詩的教育與應用:以《新靈糧詩選》為例)﹐台灣神學院教會音樂碩士論文,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