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兒女】為真理父子同心

 

parenting一個年輕人勇敢地為真理站一個立場,不怕同族本鄉的傳統,是一點都不簡單的。他們有些時候甚至於需要為神獻上自己的生命。聖經裡面有不少這種的見証﹐就是今天在全球,也有不少這樣的見証。這種勇敢的人信了耶穌之後,不但被自己的人棄絕,有些時候還被自己的父母親手殺掉。但是他們至死也不肯否認主的名,還是堅守主的道。在這個世代,啟示錄告訴我們,這種殉道者將有更多,直到他們的數目滿足了,第六印揭開了,主耶穌要降臨空中,末世的七年大災難開始。他們是促進主耶穌再來的一個終點站。

但是基甸的父親約阿施卻是一位不同的父親。當兒子勇敢地遵行神的旨意時候,他竟然挺身而出,大膽替兒子說話,勇敢地向拜偶像的人挑戰,留下千古的名句:「讓巴力與他爭論!」

「約阿施回答站著攻擊他的眾人說,你們是為巴力爭論嗎?你們要救他嗎?誰為他爭論,趁早將誰治死。巴力若果是神,有人拆毀他的壇,讓他為自己爭論吧。所以當日人稱基甸為耶路巴力,意思說,他拆毀巴力的壇,讓巴力與他爭論。」(士師記6:31-32)

大能的勇士遇見神

「耶和華的使者到了俄弗拉,坐在亞比以謝族人約阿施的橡樹下。約阿施的兒子基甸正在酒榨那裡打麥子,為要防備米甸人。耶和華的使者向基甸顯現,對他說,大能的勇士阿,耶和華與你同在。」(士師記6:11-12)

基甸與當時其他的以色列人並沒有什麼不同﹐他們怕米甸人,他也怕。但是耶和華的使者來找他,並向他顯現﹐這一下子就改變了他的道路。他稱呼基甸為「大能的勇士」﹐原因是「耶和華與你同在」。我們可以見到,基甸並不以為自己是什麼「大能的勇士」﹐但是如果從神看來他是的話,他就是。

他的第一個反應是關於神的同在:「基甸說,主阿,耶和華若與我們同在,我們何至遭遇這一切事呢?我們的列祖不是向我們說耶和華領我們從埃及上來嗎?他那樣奇妙的作為在哪裡呢?現在他卻丟棄我們,將我們交在米甸人手裡。」(士師記6:13)

基甸並沒有懷疑神的能力,他只是反應神如果與他們同在,他們就不應該遭遇到被米甸人欺壓的情勢。這一點神就看中了,所以「耶和華觀看基甸,說,你靠著你這能力去從米甸人手裡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嗎?」(士師記6:14)

他的第二個反應是:他如何是大能的勇士?「基甸說,主阿,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瑪拿西支派中是至貧窮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士師記6:15)基甸的自我形象並不是很好,一點也算不上是大能的勇士,更談不上可以拯救以色列人。但是神的看法跟我們不一樣。

「耶和華觀看基甸,說,你靠著你這能力去從米甸人手裡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嗎? 」(士師記6:14)神強調的是我們有的,不是我們沒有的﹐神的觀察是不會錯的。神肯定基甸這能力足夠從米甸人手裡拯救以色列人。要緊的是神差遣他去的!這樣,神也必定與他同在。他就有能力了。「士師記耶和華對他說,我與你同在,你就必擊打米甸人,如擊打一人一樣。」(6:16)

一個証據

「基甸說,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給我一個証據,使我知道與我說話的就是主。」(士師記6:17)

他所求的証據是獻祭給神。耶和華的使者就叫火從磐石出來燒盡祭物﹐基甸就稱呼那地方為耶和華沙龍。基甸拆了巴力的祭壇之後,也就是在這磐石上,獻祭給耶和華。即便如此﹐基甸還是怕﹐「不敢在白晝行這事,就在夜間行了。」

父子同心

其實﹐根據聖經的記載,基甸做這件事的時候,他的父親可能並不知道,是在那城的人訪查之後才曉得的。但是約阿施勇敢地回答了他們,講出了他上述的名句﹐這話直到今天還是一個明確向假神的挑戰。這個立場本來是約阿施應該站的﹐但是在兒子勇敢的行動催逼之下,他終於拿出勇氣站出來在神的這邊。

有些時候,我們需要年輕人的幹勁去推動年長的人出來為神站一個立場。但是,年輕人的幹勁也需要長輩出來為他們撐腰。

我剛剛收到我的小兒子的信,談到一間教會大學如何變成不信聖經,而且這個轉變是從這間大學的神學部門開始的。他嚴正的態度,和絕對的聖經立場,使我十分敬佩,更叫我衷心感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