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多少熱心的基督徒,常常面對一個很普通的矛盾﹐那就是事奉與家庭之間的平衡。確實的,聖經裡面熱心事奉 神的人,很多照顧不到自己的兒女。現代的傳道人,特別是華人上一代的,很多帶著一個心態,認為要對主忠心,必須放下自己的家庭,基本上不栽培,也沒有時間理睬。這種人最好是不要結婚,更不要生孩子,免得害人不淺。有些傳道人全家出動,那也不錯,起碼孩子們經常跟父母親在一起。不過我們也見過有些這樣的孩子,覺得有被利用的心態,不是樂意參與事奉。長大之後對事奉有反感,甚至於對主也有反感﹐摩西的家庭就是一個這樣的悲劇。但是神所揀選,摩西的接班人約書亞,好像卻不是這樣。
其實﹐論到一輩子的事奉,沒有像約書亞這樣的完全投入的。聖經告訴我們,差不多從他們到西奈山之後,約書亞就形影不離地跟著摩西,甚至於摩西不在會幕的時候,約書亞也在那裡守夜。聖經沒有記載誰是他的妻子,也沒有記載他的兒女的名字,但是從他跟以色列人臨別的話,就是他留下來的千古名言,他是有家庭的﹐也是全家事奉的。那麼他的秘訣在哪裡呢?多少人把這名句挂在他們的家庭,但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和應用了他的秘訣呢?
「現在你們要敬畏耶和華,誠心實意地事奉他,將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和在埃及所事奉的神除掉,去事奉耶和華。若是你們以事奉耶和華為不好,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是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所事奉的神呢?是你們所住這地的亞摩利人的神呢?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約書亞記24:14-15)
誠心實意
「敬畏」﹐原文是懼怕的意思。懼怕 神是把 神當作一回事。事奉 神的人,大前提需要敬畏 神,不然的話就是事奉自己或者事奉事物。前者是高抬自己與 神同等,搶奪 神當有的榮耀﹐與撒旦同罪。後者是敬拜偶像,把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物當作敬拜的中心。多少人事奉 神動機不純正,有了 神以外的目標,甚至於為名為利。別人不一定看得出來,但是自己家裡面的人,特別是兒女們,從這人的一言一語,一表態,就可以看出來。有些兒女可能跟父親同聲同氣,把事奉當作一個家族的事業,同心欺哄 神﹐那就可悲可嘆啦。
「誠心」﹐是完全的意思﹐那是心無兩用地單單純純地就是要事奉 神。因為「事奉」這個詞,原來就是奴僕的意思﹐那就是完完全全地把自己的主權交給神。所以說,需要除去!這裡先提到的是「你們列祖」。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把偶像敬拜的各種方式事物,帶進事奉真神裡面,是得罪神,自然不在話下。因為這種事奉不但不討神的喜悅,更加會帶來邪靈的攻擊。但是容許個人對自己文化背景的效忠,代替了對神的效忠,或者摻雜在事奉的動機裡面,基本上也是敬拜偶像。結果常常是兩面不討好。不是事奉神,也得不到世人的欣賞。
「實意」﹐是可信的意思﹐這個字的字根就是「阿門」,我們禱告結束的時候說的。誠心不可以私自留下幾分﹐別人不知道,神知道,撒旦知道,自己的兒女更加知道﹐所以說需要積極地「除掉」。這個字有些時候也用在「缺乏」﹐詩篇23:1就是一個例子。是的,當我們要徹底地除去一些東西的時候,我們不知不覺地會有若有所失的感覺。不過那也不奇怪﹐這些東西可能跟我們有相當長遠的關系,總有一點的感情,會有依依不捨的味道。我們需要深信 神會把更多更好的賜給我們﹐需要毫不留情地把他們除掉。
其實﹐沒有完全除掉當滅之物,歸根到底是害了自己。「他們雕刻的神像,你們要用火焚燒。其上的金銀,你不可貪圖,也不可收取,免得你因此陷入網羅。這原是耶和華你神所憎惡的。可憎的物,你不可帶進家去。不然,你就成了當毀滅的,與那物一樣。你要十分厭惡,十分憎嫌,因為這是當毀滅的物。」(申命記7:25-26)
有人曾經對我說,「我要事奉神,撒旦就攻擊我。」其實我們如果沒有為撒旦留下破口,它是無從攻擊我們的。
選擇
事奉 神需要是一個「選擇」,不是不得已的,也不是順便的,更不是被人推出來的。有些人更是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才來事奉神。聖經中, 神所要的事奉,都是心甘情願的﹐是一個愛的事奉。逼不得已的事奉,到頭來會埋怨離棄,產生反作用。甘心情願的、愛的事奉自然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好」。事奉 神一定是樣樣都好,只有祝福沒有咒詛。但是這個心態必須從開始就持定﹐所以有些人奉獻的時候哭哭啼啼地,十分的痛苦,是十分不正常的。
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十字架的道路一定是苦的,但是因為主的大愛,所以多苦也要走上去。其實,全宇宙只有一個十字架是苦的,那就是主耶穌的。賜平安的主給我們的擔子是輕省的,軛是容易的。如果開步走的時候就覺得不好,走下去只有越走越多怨言﹐孩子們都聽到厭煩。
這第二句話再次強調不可被文化所影響。這回就提到他們列祖的神,和他們所在的本地的神。在華人當中,今天在北美的華人教會裡面,常常有的矛盾是本地土生文化和亞洲移民文化的不同。上一代帶著海洋那邊的包袱,下一代熱衷本地的新潮。當彼此各執一詞的時候,並不考慮和尊重聖經的原則,結果是兩敗俱傷,都不討 神的喜悅,教會的使命失去,家庭也因此破裂﹐教會成為一個廉價的俱樂部﹐真正是四不像。但是,這不是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的沖擊,乃是神聖經的文化和世人的文化之分別。教會應該堅持的是聖經的原則﹐其他的事情,都應當可以商量的。這個原則應用在家庭裡面,一樣行得通。
我和我的家
這句約書亞的名言,挂在不少基督徒的家裡﹐但願也真正地執行出來。在這短短的一句話裡面,「我」出現了三次。其實﹐在希伯來文裡面,主詞一般都表達在詞句裡面的動詞裡。但是這句話開始,先強調「我」。是的,我自己先對正態度,選擇了要事奉 神,才談得上「我的家」。我把 神當作一回事,心無兩用地做 神的僕人,明智地做了一個選擇﹐知道事奉 神只有好處,沒有不好,靠著主跨越文化的鴻溝。這樣,孩子們自然口服心服地跟我們同心事奉啦。我們亞洲移民可以注重上一代,我們的兒女也可以注重他們這一代的土生華人。但是有些時候,也不是不可以跨代服侍。我們一家三口全時間事奉的人,就曾經這樣在不同教會的營會裡面事奉過。我或者我妻子對講英語的年輕人講,我兒子對講華語的大人講(自然他需要透過翻譯,那就是他的妻子)。家庭的和諧一定要顯現在教會的和諧裡面﹐不但是傳道人本身,也是每一位信徒和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