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討論到在婚姻生活中的「受害者心態」﹐結尾提出挑戰:要問自己想過負責任的人生﹐還是要過著始終扮演受害者的人生?只要你選擇處於受害者的角色﹐自己便不用負什麼責﹐只管怪罪其他人就好了!這種方式無疑比較輕鬆﹐但同時你也選擇了不再努力去改善情況﹐選擇了被動﹐自我封閉﹐抗拒踏出新一步﹐不再讓生命有進步。這就是你想要的人生嗎?還是你在利用受害者角色控制對方﹐到頭來自己陷入更痛楚自我受害的深淵?今期嘗試與大家探討如何超越受害者的心態。
一. 不再視為受害者
要擺脫這種心態﹐你必須放棄上述的好處。在開始放下受害者心態的時候﹐你可能覺得有點空虛。因為你的思考習慣聚焦於受害者的角度。你花很多的時間思考與談論對方如何虧待了你﹐你有多委屈﹐對方有多壞﹐或許你也會想到如何去報復和贏過對方。現在你必須以新的思路填寫你的生活﹐你會覺得有些不習慣及不舒服﹐因為它不是你熟悉的思路與生心理反應。但是這個步驟非常重要。剛開始比較難﹐但是會越來越簡單。
二. 嘗試從感恩出發
你可以問你自己:「這個婚姻關係有什麼我忽略的優點?」再問:「可能有比這個婚姻更壞的嗎?」對方真的一無是處?對方沒有付出?假如對方沒有出現﹐我的生命會是如何?這時你會開始找到許多可以感恩的事物。
在慢慢改變了你的角度之後﹐再問一個問題:「在這種婚姻關係裏﹐有什麼隱藏的危機與優勢呢?」這是非常有幫助。問婚姻裡的「危機」﹐是要你去思考若不處理關鍵問題﹐會有何更壞的後果?我想這壞後果臨到我身上嗎?問婚姻裡的「優勢」﹐是要你思考若可「化危為機」﹐這段婚姻會有那些活力?會有那方面的提升我的生命力?這些問題讓您的重點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以及會有什麼益處﹐而不是一遍又一遍問自己:「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而專注於無力感。
三. 嘗試提升宇宙觀
當我們「記恨」他人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受盡自己的情緒折磨。我們的思維難以集中﹐且經常忘記應該記的﹐也沒有心情空間去學習新角度﹐新事物。我們的健康﹐也會因為我們的長期存在的心態與情緒而受損。寬恕﹐是一個讓你停止自我虐待的終極答案。受不受用﹐是你自己決定的。
寬恕是在肯定自己受傷難過的同時﹐選擇赦免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寬恕是一個意志的選擇。在寬恕的過程中﹐我學會把對方這個人﹐以及那人所做的事分開而論。我不同意對方所做的事﹐但我選擇原諒對方這個人。
四. 改變之道在寬恕
「寬恕」是甚麼意思?從事心理輔導、靈修指導的譚沛泉博士﹐在其書《孤單‧獨處‧友誼》(2008)﹐103-106頁﹐討論到寬恕﹐有以下的論述:
寬恕是決定醫治自己受傷的心。寬恕是一個過程﹐在其中慢慢學習溫柔地對自己﹐和甘願放下報復的念頭。寬恕並不是把事情當作沒有發生過﹐不是把那傷害自己的人當作沒有做錯事或說錯話;寬恕並不是把一切忘掉。
我們沒法子忘記自己受傷的遭遇。寬恕是在肯定自己受傷難過的同時﹐選擇赦免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寬恕是一個意志的選擇。在寬恕的過程中﹐我學會把對方這個人﹐以及那人所做的事分開而論。我不同意對方所做的事﹐但我選擇原諒對方這個人。
五. 寬恕別人釋放己
當我寬恕別人的時候﹐我就是釋放自己。但受傷的我傾向用自己的傷痛和苦況﹐來折磨那傷害過自己的人﹐彷佛告訴那人說﹐「看啊!我這個樣子就是你弄成的:我沒有結婚﹐一生孤單地過日子﹐就是因為你曾經拋棄了我。」這樣做﹐其實是在傷害自己。所以﹐寬恕別人與寬恕自己是不能分開的。或許我是要先寬恕自己被人傷害﹐然後才可以寬恕那傷害我的人。他進一步解釋寬恕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包括三個層次:(一)承認受傷;(二)懷抱傷痛;(三)與傷痛同行。
六. 基督精神在寬恕
若從基督教信仰的角度看﹐「受害者心態」是撒旦最奸險狡詐的策略。它讓人被「憤怒、猜忌、憎恨」等負面情緒抓住﹐以致於帶來患者與配偶﹐家人﹐朋友等關係的破裂。當人陷在情緒漩渦中﹐一點好處都沒有﹐只是不斷地讓情緒折磨自己。
「受害者心態」﹐它是撒旦給人類的一個陷阱。所謂陷阱﹐就是你沒察覺它就在你生活中﹐或是它有掩飾﹐遮蓋得很好﹐令人看不到它的存在﹐或是看不出它內裡的玄機﹐誤以為是正常的、理所當然的﹐我們才會一頭掉進去!大家可以檢測一下自己﹐過去有沒有曾經掉入「受害者心態」的「陷阱」?
你也曾是「受害者」?
測驗題目:
口:一心相信自己是受傷的、受害的、受委屈、被虧待......。
口:不認為自己有錯﹐並緊抓住對方的錯處緊緊不放。(都是他們害我的......)
口:不會檢討自己﹐只會為自己辯解。(要不是他(們)﹐我也不會......)
口:不斷地、一直告訴朋友﹐對方做了多少對不起自己的事。不只吐苦水﹐還感染別人。
口:非理性的內在語言「是你『使』我......」。(總之﹐都是別人的錯就對了啦......)
口:對不合己意的話不滿(即使他們以客觀分析)﹐聽不進權柄的話。(我就不想聽、也聽不進去!)
口:冷眼旁觀﹐心中存著看戲的心態。(看你能怎樣?沒有我﹐你還能做什麼......)
口:挑釁、唱反調(你是誰阿?你叫我東、我偏往西)......
怎麼樣?你中了幾個呢?關鍵問題是﹐你要怎樣做才能脫離「受害者心態」呢?
信仰治療四妙方
從基督教信仰看﹐要治療「受害者心態」有以下四點:
1. 讓神的愛進來:聖經上說「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所以即便受傷了﹐你要來到神的面前﹐讓神的愛安慰、醫治﹐經過十字架的愛去認識神眼中的自己、並學習透過神的眼光來愛自己﹐再站起來去愛人。愛需要冒險﹐但是愛也會使人更勇敢!
2. 買火煉的金子:求主給我單純的心﹐當我被冒犯之後選擇用生氣苦毒來對待對方﹐我就是犯罪了﹐所以要到神面前悔改。讓神幫助我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3. 買眼藥:求神給我正確看事情的能力﹐要能看到自己裡面真實的景況。也要看見是「我」有權利選擇如何回應周遭的一切!請記住:沒有任何人能使我偏離神的旨意—除了「我自己!」
4. 栽在神的殿中:如同小樹苗一天到晚拔出來﹐移去種在不同的地方﹐會很容易丟掉。我們的生命也不能這邊聽一點﹐那邊學一點﹐要好好地栽在同一個小園地。小樹怎樣能夠扎好根﹐就是要經過烈日狂風﹐因為在越困難的環境﹐樹根會越努力往下尋找泉源﹐一旦扎根得夠深﹐就能夠發旺生長!所以不要害怕環境的困難﹐這些都是神幫助我們扎根的好機會!!
結論:
也就是最重要的、最關鍵的﹐能夠快快脫離「受害者心態」的秘方:
「你們要謹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勸戒他;他若懊悔﹐就饒恕他。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轉﹐說:我懊悔了﹐你總要饒恕他。」(路17:3-4)總意就是「饒恕」﹐才是脫離「受害者心態」的唯一出路。
如果可以清楚認知自己的行為模式﹐並從此不想再扮演「受害者角色」時﹐我們才有可能從固定模式中走出來。但是﹐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因為模式的背後是一個很大的承擔。
生命是屬於自己﹐要如何過日子﹐其實別人左右不了我們﹐只有自己能左右。如果自己選擇扮演「受害者角色」﹐別人也拿我們沒辦法。所以﹐我們必須要反問自己﹐要不要這樣繼續下去?如果不要的話﹐只有拿出很大的勇氣與決心來改變自己。在婚姻中﹐如果仍想維繫此段殘缺不完美的婚姻(其實世上真的有完美婚姻嗎?)﹐去努力經營使你的婚姻走向更美﹐自己要走出第一步﹐才可跳出那「受害者心態」呢?
「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馬太十八: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