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祭司】醫院膳食~談何容易!

 

Hospital每年三月,是加拿大營養師協會定下的營養月,從而向市民推廣健康飲食的重要。亦因如此,我被邀請接受本地電台及報章的訪問,分享一下醫院的病人膳食部的工作,以及醫院的飲食如何幫助病人留院期間的康復進程。

就是在預備訪問的過程中﹐也讓我再一次思考到在醫院提供病人膳食也實在是一個不容易的工作。所以,就讓我在今期的文章中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方面的挑戰吧。

病人胃口欠佳:相信大家也曾經歷過不同程度的身體不適,輕則傷風感冒,重則住院留醫,在患病的過程中因病情或藥物的影響下而失去胃口,食慾減低也是十分常見的,正如廣東話所講「食龍肉都無味」,意思就是當身體不適時,就算將最高級的食材放在眼前也是胃口全無。我相信這應該是提供醫院膳食中最大的挑戰,因為我們正是為一群沒有胃口的病人提供膳食,是逆水行舟之舉,所以阻力甚大!

營養指標:對於病人膳食,一般人的反應是覺得淡而無味,令已經胃口欠佳的病人更加食慾不振。其實,醫院的膳食是需要符合一套頗為嚴格的營養指標的,以控制病人對鹽份、糖份、脂肪的吸收,而指標中鹽份、糖份、脂肪的定位絕對是低於酒樓餐廳的份量,甚至是低於一般家庭會使用的份量呢!所以,醫院膳食難免給人淡而無味之感。而同時,醫院膳食亦需要為病人提供一定份量的食物以符合營養指標的要求,而所定的份量是以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作指標,卻不是按一個胃口欠佳,並活動量偏低的病人來制定的。正因如此,另一我們經常收到的意見是醫院所提供的食物是超過病人所能應付的,這不單沒有幫助病人提振食慾,並且十分浪費資源。

個人的飲食口味:另外,我們除了要顧及病人胃口欠佳而食慾不振,同時符合營養指標之外,亦要顧及個別病人的需要和口味。要明白,醫院膳食部的運作與一般酒樓餐廳等的食肆運作大不相同。在醫院,我們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的情況下,在每餐大約只有一小時的時間內提供整間醫院每位病人的膳食,所以必須在程序上儘量精簡,集中資源為病人提供因不同病情而衍生的飲食需要,故此難免未能顧及每位病人口味上的喜好。比如說,我們必定會為患心臟病的病人提供心臟病的餐單,但卻未能為一位不習慣吃西式食物的華人病人提供地道的中式食物。

資源的限制:我們病人膳食部的資源和人手實在是有限的,例如每一餐我們只可提供兩個主餐的選擇,而不能提供四個選擇,例如我們每餐的時間是規定了,若病人需要下午二時吃午餐或晚上八時吃晚餐的話,我們只能提供三文治,例如我們沒有足夠的人手每天洗切新鮮生果﹐而需要用罐裝已切好的產品等等。

然而,我們部門卻沒有因為以上種種限制而停滯不前,我們在過去兩年推出了新的餐單從而改善病人膳食的款式及質素。例如為了針對病人胃口欠佳的問題,我們增加了湯類的選擇和改良質素,讓病人在美味、容易入口又營養豐富的湯品中吸收所需養份。例如我們重新編制餐單的時候也重新調配人手,騰出員工去預備新鮮生果蔬菜加入餐單中,又例如提升了食物的賣相,看上來色彩較吸引,從而增加病人對食物的興趣。另外,我們也投放資源去收取病人對食物的意見和喜好並儘量配合。

總括而言,為病人提供膳食始終是一個不容易的工作和使命。盼望 神讓我對這工作繼續投放熱誠和創意,雖然是阻力重重,卻不易棄餒,繼續在挑戰中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