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真的改變了,但不少中年男士卻沒有察覺,就算有些察覺到,又不肯接納時代的改變,很希望有一天它回復到十五、二十年前的老樣子。這是今天中年男士的普遍心態。
傳統中國男人的成長訓練是:努力成功,向上爬,出人頭地。以前他們很明白,只要工作努力,為人能幹精明,就總會有一天冒出頭來,當然如果有學歷就更好。不少中年男人,仍抱著「不成功不如不生存」的心態,將自我的價值建立在容易破滅的事業和錢財上面。可惜,今天社會轉型了,科技發展得日新月異,那些掌握了新科技的年輕人,開始有點瞧不起保守的中年人,令到這些中年男人在感嘆後生可畏的同時,也有種「岌岌可危」的感覺。
兩年前我回香港探親,有機會與一個舊朋友重逢,他在地鐵工程部做高職,我問他是否打算在地鐵公司工作到退休,他竟然嚴肅地對我說:「能否在公司做到退休,由不得我去控制,如果公司有一天覺得我再沒有利用價值,我便要離開了!」九七以前我不可能聽到這些話,雖然香港男士面對今天的社會已非當年,但不少人的內心仍然渴望香港有一天會回復港英統治的日子一樣,有股票和物業可以炒賣,很容易便賺到很多錢。越期望過去的風光日子,越難接受今天的社會現況,難怪不少男士從對社會經濟低落感到憤怒,漸漸地變成了沉鬱,中年的一代,不少就是沉鬱的一群。
香港的大丸百貨公司倒閉了,但它的總裁卻成為今天上海一家大日資公司的管理高層,在接受傳媒訪問時,他說了幾句很精警的話:「日本文化只教導我們怎樣成功,卻沒有教導我們去面對失敗!」日本人在面對失敗時可能會自我輕生,這幾年香港也是一樣。這位日本人的話,對今天中年一代的男士,是一種暮鼓晨鐘的提醒。
時代改變了,但中年男士的心境卻變得越來越傳統保守,跟多變的現代社會就大大脫節。這也是一個自然現象,我有不少好朋友都受過外國教育,年青時思想進取,但到了中年之後,卻越來越喜歡傳統中國思想文化,跟他們的老爹一樣。越保守傳統就越難改變,這是很多男人的人生寫照。當然,人生風浪經歷多了,有不少男人是不再怕風浪,但有更多的男人卻更害怕任何風浪,希望生活平靜安逸,沒有紛爭煩惱。改變使人不安,對上了年紀的男人更是如此。
影星張艾嘉曾說過:「這一代的女士已經改變多了,為什麼男士們一點也沒有改變。」她是站在女性立場去看男性,當然男士聽了她的話會覺得是重要提醒,於是下定決心去作出改變。男人的改變是要先了解自己內心感受的是什麼?為什麼有這些感受?面對今天他們的景況是怎樣的一種處境?然後痛定思痛,更需要有人鼓勵,作出改變才比較容易。對不少男士來說,我是在平實地描寫他們內心的世界,好使他們能自我多些了解,對自己不了解,改變恐怕是較困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