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關心】兩代的撕裂

 

這兩三年來,溫哥華與香港有越來越多相同的現象,不單是地產的炒買炒賣越來越成為社會風氣,甚至連年輕的一代(35 歲以下的)與其父母的一代(大約 60 歲以上)的代溝也日益尖銳化。

p20本來「代溝」這個兩代之間的分歧是千百年來人類都有的問題,不過,現今因為網絡世界的威力,使年輕一代更覺得自己有能力挑戰既定的傳統習俗和理念,以及牢牢確立的制度(即英文的 establishment,也包括宗教組織例如教會),以致社會上容易產生基層的改變或甚至改革。現在更因為年輕一代不能享受到其父母一代的職業機會和社會資源的同樣分配,其怨氣雖然有程度上的分別,但兩地的怨氣是同樣地不斷增多。而在香港,因為政府某些政策的失誤,令年輕一代容易因沉不住氣,而輕易走上街頭去發泄其心中的憤怒。上月旺角街頭騷亂事件的背後,其實是深層次的年輕一代藉題發揮,趁機發洩其怨憤的一次事件。

在香港﹐年輕信徒對教會的意念也因此有類似的衝擊﹐就好像 2014 年秋冬期間的「佔中」事件,不單使社會上產生階層裡的分裂,連教會也發生撕裂的景況。有些本來關係良好的會員﹐也因政治觀點與立場的不同而突然翻臉如同陌路人,甚至離開原本所屬的教會,令很多牧師和信徒領袖處於兩難之間。

對於人到中年或老年的人(包括基督徒)來說,他們最盼望的是不要見到社會發生動亂﹐以致破壞他們的安定與舒適的生活方式。這類想法不單令社會很難有重大的改變或進展,也加強了年輕一代對其上一代的反感,加深了兩代之間的鴻溝。

年輕人一般都有理想和夢想。但是很可惜,以香港為例,很多年輕人清楚地看到,若單靠自己本身的努力,窮其一生之勤奮也許無法買到一個 600 平方尺(不到 60 平方米)的居住單位。沒有安居之所,哪有可能建立上一代那樣的家庭呢?結果就只有放棄建立傳統樣式的家庭的理想。沒有這種傳統意念,其他既定的倫常意念和社會制度也可以重新檢討、批判、甚至挑戰,引致兩代之間的意見分歧越來越多、越大!

不單在經濟問題上兩代之差距越來越大,年輕一代也不像其父母那一代那麼容易與現實妥協。他們由於有比較高的教育水平,而且能夠在網上獲得無窮的資訊,對自己和社會也有比較其父母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因此,若社會令他們失望之時,他們的反應也比上一代更為強烈。也因為他們對外邊世界有更多的資訊,知道西方國家不是黃金遍地,所以,不像他們的父母的一代那樣隨便走上移民之路,而決定與他們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共存亡,誓死抗爭。

因為有更高的知識水平,他們對社會的公平和政府行事作風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以致容易產生不滿的情緒,這是已經安居樂業的中年和老年人必須要體諒的現實。而且,從香港過去兩年發生的社會重大事件去思量,年輕人對於社會上虛偽、醜陋、霸道的行為﹐不會再如他們的父母一代那樣輕易容忍﹐那樣逆來順受地被動接受!

願我們在海外的,縱然是以局外人的身份,也樂意為香港和中國大陸的年輕和年長兩代禱告,讓上帝的美善、慈愛和公義,使兩代都有智慧和勇氣去面對代際鴻溝,學習「求同存異」﹐並在社會生活中加以實踐。願彼此直抒胸臆之同時﹐也帶著愛心﹐帶著對神的信靠和忠誠,能在這個充滿灰心、擔心、困擾的時代裡,一同帶著作光作鹽的心態,成為神與人喜悅的見證,讓世人清晰地感受到他們出於良知的言行。

越是灰暗的日子,越能顯出我們內心素質,願聖經的金句成為化解人間怨恨的座右銘:

"不輕易動怒的,勝過勇士;克服己心的,勝過把城攻取的人。"(箴言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