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兒女】青年人的選擇

 

聖誕節在全世界,除了伊斯蘭國家,幾乎沒有地方不慶祝的。可惜聖誕夜也是車禍最多的一個晚上﹐真正是平安夜不平安。原因是不少人(或者可以說很多人)聖誕節對他們來說,是一個狂歡的季節。聖誕節真正的意義,不單單是食品禮品一掃而空,有些時候,還故意地有褻瀆的行動或者話語﹐在教會裡面引起了不少人一定的反感。特別是這十二月二十五日,在歷史上也並不是真正主耶穌誕生的日子。基本上是羅馬教會,將古羅馬太陽神的節期,附會成為主耶穌的誕生日期﹐以至於有些教會並不慶祝聖誕節。

不過這個傳統也傳流了幾乎兩千年啦﹐全世界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這個節期。所以甚至於有反對福音的國家,也每年在這個季節張燈挂彩,大肆恭祝聖誕快樂。其實基本上都是為了賣東西,完全地商業化行為。有些教會中的有心人士,會不屑一顧。但是反過來看,不少教會也掌握這個機會傳福音。反正群眾都知道有個聖誕節,倒不如趁機會告訴他們,聖誕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國內外不少教會都有這個習慣﹐也帶領了不少人信主。各有理由。

分別在乎一個選擇﹐我們需要教導孩子們曉得如何鶴立雞群,不會同流合污,在這個神聖的季節,落實地傳福音,並不是跟著人家在狂歡派對,甚至於醉酒荒筵中,闖禍喪生。有誰願意拒絕罪中之樂為基督受凌辱?

年輕的摩西是我們的榜樣。「後來,摩西長大,他出去到他弟兄那裡,看他們的重擔,見一個埃及人打希伯來人的一個弟兄。他左右觀看,見沒有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藏在沙土裡。第二天他出去,見有兩個希伯來人爭斗,就對那欺負人的說,你為什麼打你同族的人呢?那人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難道你要殺我,像殺那埃及人嗎?摩西便懼怕,說,這事必是被人知道了。法老聽見這事,就想殺摩西,但摩西躲避法老,逃往米甸地居住。」(出埃及記2:11-15)

到弟兄那裡

很明顯的,摩西的父母在他斷奶之前,已經根深蒂固地讓他知道,他不是埃及人,乃是聖潔的子民,以色列人。他雖然被送到皇宮裡面,但是他並不是法老女兒的兒子。在他的身上,有神恩典的約。他乃是利未人,祭司的族類,人生是有使命的。

「後來,摩西長大,他出去到他弟兄那裡,看他們的重擔,見一個埃及人打希伯來人的一個弟兄。」(出埃及記2:11)

他這個決定並不簡單﹐基本上是從皇宮裡面進到奴隸的環境。單單這旅程,就是帶著很大的危險性,會叫法老對他起疑心。可以叫他轉瞬即失去他一輩子所習慣的地位、榮華、富貴、享受。所以「摩西因著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希伯來書11:24-26)

摩西的決定包括三方面:

1.「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這是地位上的問題。他本來是活不了的孩子,人家可憐他,收他為兒子,住在皇宮裡面﹐這是何等大的恩典。法老並沒有表示後悔不要他在皇宮裡面﹐是摩西自己不肯的!這對法老和他的女兒,自然是一個很大當面的羞辱,可是反映摩西忘恩負義,不識抬舉。這個決定把他一輩子所擁有的,全部孤注一擲。跟從神,意志上的投入,是個先決條件。

2.「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這是現實生活的享受。皇宮中的生活,如何與奴隸的生活比較?他所見到的是「重擔」,弟兄被欺壓。他要跟弟兄們認同,就需要一同過這種的生活。但是聖經把皇宮裡面的享受,看為「暫時」和「罪中」。摩西可以維持他在皇宮中的地位多久,沒有人可以預料。自古以來,帝皇的宮廷裡面的勾心斗角,陰險重重,都是為了權勢。摩西的背景,誰不知道﹐遲早一定被對付的。但是當前的決定,卻是一點都不簡單。一個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就算不理想(罪的意思)也會繼續麻木下去。

3.「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這是價值觀的問題。自然,從現實的角度來說,這個決定也是相當的不明智,因為立刻來說,他必須放棄埃及的財物,換來的是為基督受的凌辱。有誰願意那麼笨?原因是,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那裡來的賞賜?是否他的幻想?
希伯來書告訴我們:「摩西因著信」。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親教導得好,孩子自己與神有生命的關係,信心有根有基。長大起來,面對挑戰的時候,自然會做正確的決定。

血氣沖動

決定管決定,血氣方剛的小伙子,行出來還得要學習按照神的方法,不然的話,有可能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多少年輕人,胸懷大志,看不慣世風日下,要起來與眾不同地跟隨 神。但是卻逞著血氣大膽蠻幹。結果不是冤枉地犧牲了,就是碰了壁,心灰意冷地放棄異象,離開神。可惜!

摩西也需要學習:「他左右觀看,見沒有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藏在沙土裡。」(出埃及記2:12)他在皇宮裡面學會的那一套,很自然地就用出來,哪知道,沒有皇宮的地位,就沒有皇宮的保護。他的兄弟們,以色列人,也不明白:「他以為弟兄必明白神是借他的手搭救他們﹐他們卻不明白。」(使徒行傳7:25)他的問題有兩方面。「那人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難道你要殺我,像殺那埃及人嗎?摩西便懼怕,說,這事必是被人知道了。」(出埃及記2:14)

「誰立你?」侍奉神,跟從神來幫助人,沒有可以自發的﹐必須有神明確的呼召。不然,那裡來的後台?那裡來的權柄?貿貿然自己出去,誰來擔保?誰來保護?

「便懼怕,說,這事必是被人知道了。」是神差派,有神做後台,從來不會懼怕的﹐也不怕被人知道,就像主耶穌,也像保羅,在被審判的時候,都是明說明講,沒有在暗地裡做的事。

躲避逃往

「法老聽見這事,就想殺摩西,但摩西躲避法老,逃往米甸地居住。」(出埃及記2:15)從表面上的記載,摩西逃避了﹐好像不是很好的見証,也沒有膽色。但是神有更好的計劃。摩西需要在米甸曠野一番的訓練。所以「他因著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希伯來書11:27)

他勇敢地離開他一輩子熟悉安舒享受的地方,孑然一身地往不知道的地方奔走。為什麼?他如何可以有這樣的信心?「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恆心忍耐,原文意思是堅持。他做出來可能有血氣,但是他堅持的是他的主。雖然眼見不到,但是透過信心,卻是見到的。前面的道路是艱辛的,要面對的操練並不簡單,也是完全不知道的,但是肯定了誰是他的主,那就義無反顧啦。今天有誰肯這樣跟隨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