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一俗語:「一樣米養百樣人」,意思是雖然我們在同一環境長大,但大家卻有著不相同的性情,對事情有著不相同的看法。當然,若這句話應用到其他民族的飲食文化的話就會演變為「一樣薯仔養百樣人」,或者是「一樣意粉養百樣人」,「一樣麵包養百樣人」或「一樣壽司養百樣人」等等。總而言之,不同的人就是有著不同的個性、想法、喜好、表達,就算是孿生兄弟姊妹也不可能是 100% 相同。
其實,你有沒有想過神也真是很有心思,祂明明可以造出億萬個一模一樣的人,卻要攪盡腦汁地做出億萬個不同外形、思想、性情和行為的人!而且,正是因為有這些不同,才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帶來不少衝擊和挑戰。所以,就讓我們在今期的文章中發掘一下神造我們各有不同當中隱藏著什麼寶貴的功課吧!
在工作間,我們每天也接觸到很多不同的人:
有一類是阿信型:「命運是對手永不低頭。」阿信型總是不畏辛苦默默耕耘,有阿信型的同事實在是蒙福的。
有一類是卸膊型:這類同事的口頭禪是「我不知道呀!與我無關!」
有一類是沉默型:總是不作聲,對任何事也不作評論。
有一類是牢騷型:凡事有理無理也要大事投訴,這類同事有時令人感到不勝其煩,但更甚者,是牢騷型同事的集結性很強,一個不留神便在工作間結集出一股牢騷勢力!
有一類是媽媽型:這類同事愛照顧他人的需要,愛分享食物,愛將工作間拾掇得妥妥當當。這類同事為凡事講求效率的工作間帶來一份暖暖的人情味。
有一類是計算型:完全不會做出任何超越工作範圍和時間的事情。
有一類是創新型:凡事要開創先河,認為新的必比舊的好。
有一類是懷舊型:他們一般是工作了二十年或以上的老臣子,在任何的討論中也加插多少「想當年」的慨嘆﹐並常常擺出一副「我食鹽多過你食米」的姿態。
除以上所提出的形態之外,工作間還有很多很多不同形態的人。在共處的過程中,我們傾向喜愛跟與自己性情思想相若的人交往,因為既然有相近的性情和思想,大家之間的溝通必然是較順暢,少分歧,並容易達到共識。相反,當大家思想模式是南轅北轍的話,在溝通中自然容易出現分歧,而在分歧中則自然認為對的是自己,錯的是對方,若然如此,磨擦必隨之而產生。
然而,神的心意是要我們只選擇跟性情相若的人共事,而避免接觸性情不同的人嗎?又或者,神的心意是要我們只選擇跟我們認為可愛的人相處,而嫌棄那些我們認為不可愛的人呢?答案當然是「不」!神的心意卻是要我們在與不同性情的人相處的過程中彼此磨合,從而得著成長和塑造。正如箴言27:17所講:「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
在工作間,無論是什麼性情和思想模式的人,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永遠完全獨力地完成所有工作。在工作間,我們講求的是團隊合作,講求的是放下個人成見﹐從而尋求達到整體目標。當然,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彼此之間需要投放信任,需要願意承擔,需要預備妥協,需要能夠欣賞,需要誠實批評,也需要虛心接受。這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所以過程中亦需要無限的耐性,持續的溝通,還有一個能夠原諒人的心胸!
你可能在想:「打份工而已,何須如此複雜!」但請你想深一層,人與人相處的技巧並不是只需應用於工作間中,也需用於家庭中,教會中,和任何一個有人的群體中。除非你決定獨個兒搬到一個荒島上生活,人與人的相處是一個必須學習和學懂的課題﹐否則,你不單會令跟你共處的人痛苦,你自己更是當中首當其衝的苦主。
相反,若我們願意放下自己,放下成見地學習與人共處,當中最大的得益者卻是我們自己﹐不單能夠在工作上事半功倍,更能建立一個彼此支持的人際網絡,那必定比起處處豎敵為佳吧!
所以,我鼓勵大家以一個新的眼光認識在你身邊那些與你不同的人,思想一下他們的不同如何能夠補足你的不完全,不完美。這樣,你必能對你的同事和團隊生發出多一份欣賞和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