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祭司】有自唔在...

 

MktPlace廣東俗語「有自唔在」的下句是「攞苦蒞辛」。這兩句說話雖不是出自什麼文學巨著,或出自什麼名人手筆,卻一針見血地剖劃出一眾願意「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人的心聲。在這兩句說話中,上句的「自在」是對應著下句的「辛苦」,重點是形容當時人的一個選擇,就是選擇捨棄「自在」,追求「辛苦」。聽起來好像有點不合邏輯,是嗎?正常來說,「自在」應該是人人都趨之若鶩的目標,而「辛苦」則應該是令大家避之則吉的。所以,就讓我們在今期文章中思想一下,為何有人會選擇「有自唔在,?苦蒞辛」(編者按: 粵語俚語,有不求安逸,不辭勞若之意)呢?

若果我要訪問一眾「有自唔在,攞苦蒞辛」的朋友,了解為何他們會選擇捨棄「自在」,追求「辛苦」的話,我相信十居其九的回應是「因為值得」!「值得」可以是因為有實際的回報,例如犧牲自在的工餘時間辛苦地進修,為求有一天會升職加薪;而「值得」亦可以是不涉及回報的,可以是基於對某些理念的堅持,例如有人會不辭勞苦地為弱勢社群謀福利,因為他們相信在民主的社會制度下,人人皆應有公平的機會和侍遇。另外,有些「值得」是關乎個人的價值觀,例如有店員在店鋪關門前十分鐘前仍不吝嗇以最優越的服務態度幫助顧客,他不會收到小費,亦不會得到超時加薪,為的就是要履行「顧客至上」的工作觀。又有些「值得」是單單為著完成人生的召命,而過程中不單沒有實際回報,相反更被人批評,漠視,甚至踐踏,當中的辛酸真是有苦自己知。

其實,想深一層,耶穌基督也可算是「有自唔在,攞苦蒞辛」當中的表表者。腓立比書二章的經文講到「耶穌基督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從出生到死亡,耶穌基督那三十三年在世的日子算是苦命一條。原本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卻淪落到於污穢不堪的馬糟中降生;原本是宇宙元首的祂,卻要屈就為木匠的兒子,成長於拿撒勒這些鄉下地方中;原本應得到萬民景仰的祂,卻要被人唾棄,鞭打;原本與父原為一的祂,卻要在十字架上經歷被父神離棄的痛苦。

然而,耶穌基督在世上「攞苦蒞辛」的經歷只是真相的上半部,下半部則是「所以神將祂升為至高,又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基督願意走上苦路,飲下苦杯,背上苦架是因為唯有親身經歷人間疾苦,祂才真正地成為道成肉身的神,也唯有如此,祂才能在死亡中戰勝魔鬼的權勢。

當然,我們不是耶穌基督,亦未必會被神呼召為信仰壯烈犧牲。然而,我們每人都承擔著一些神所賜予的召命,是需要我們不怕辛苦地完成的。這些召命有些是長線的,有些是短線的,有些是較為個人的,有些則是較宏觀的,而且有些召命的性質是較為容易理解,有些則叫人摸不著頭腦。我們需要做的便是發掘出這些召命,投放資源在當中,一步一步地把召命履行出來。

所以,如果你今天覺得自己的生活過得非常自在的話,可能是時候思想一下生命中是否應有一個值得叫你捨棄自在,無懼辛苦的召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