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不甘平庸 Above Mediocrity

 

RevWang「大衛的死期臨近了,就囑咐他兒子所羅門說:『我現在要走世人必走的路。所以,你當剛強,作大丈夫,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照著摩西律法上所寫的行主的道,謹守他的律例、誡命、典章、法度。這樣,你無論作甚麼事,不拘往何處去,盡都亨通......。』」(王上二1-3)

一個人在離世前,對子女最後的叮嚀,是非常重要的。大衛王死前緊緊的囑咐他的兒子所羅門要作「大丈夫」,換句普通話來說,大衛指望他兒子作一個「不甘平庸」的人。「你們務要儆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穩,要作大丈夫,要剛強。凡你們所作的都要憑愛心而作。」(林前十六13-14)

同樣,保羅也殷切的盼望哥林多教會的同工同道們要作「大丈夫」。在此我們看見,不論舊約或新約時代,一切屬神的人,都應該活出「不甘平庸」的人生。

那麼,「不甘平庸」的人生到底是甚麼意思?

一、大衛對所羅門的叮囑是:

遵守耶和華的吩咐,按照摩西律法「行主的道」。而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勉勵,也是要「在真道上站立得穩」。可見「遵守主道」實在是聖經裏面貫徹古今的中心思想。同時,我們也觀察到,不甘平庸的人在幾方面俱有堅定的信心。

1. 對神的信心 -- 相信神言出必行 (God will do what He said He will do.)
我們堅定相信神是信實的,祂必成就自己的應許。祂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太七7)

對於這一點,我們完全不必懷疑。我們唯一要了解的,是神有主權按照祂自己的時間,方式與環境來完成祂的應許。因為祂說:「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五十五9)

我們一生多少次可以見証此寶貴的原則:因我們有時發覺,神成就祂的應許不一定是完全按照我們的理想與細節;但是後來我們卻驚喜的發現,神選擇的方式對我們的好處,遠遠超過我們自己原來的小思想、小盤算。啊,奇妙恩典的神!

2. 自信心 -- 所謂自信心,並不是自高自大,而是深信神給我們的恩賜與應許不會落空 (I can do what God said I can do.)

保羅對腓立比教會說的「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四13),正是這個意思。保羅所以能夠說他「凡事都能作」,並不是靠自己,而是靠著那加給他力量的神。此一寶貴心態,正是今天基督徒(尤其是領袖們)所極其需要了解的。

蒙神恩召,半個世紀前(1961年),筆者在美國底特律市(Detroit)創辦中國信徒佈道會(中信),當時「人」沒有,「錢」也沒有,有的只是一個單純的信念,從神那裏感動向華人傳福音,於是毅然決定從一個汽車間(Garage)裏的小小禱告會開始,一步步、一天天的走下去。

3. 群體的信心 (Collective Faith) --《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中有一句話:「Look before you leap!」(先看後跳),意思是看清楚了再跳。但是在信心的旅程上有時卻是「先跳後看」(Leap before you look!)只要清楚是神的旨意,就要義無反顧的跳下去,「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公孫丑上》


以色列人從曠野過約旦河進入迦南時,約旦河沒有橋樑也沒有船隻,而且當時河水高漲,溢出兩岸。以色列的祭司們抬著沉重的約櫃走在最前面(參書三14-15)。當他們走到約旦河邊時,按照人的常情來說,可能會有下列幾種態度:

停在河邊,請約書亞趕快禱告,求神分開河水(好像 40 年前他們過紅海一樣),然後走過去;停在河邊,原地踏步,等候奇蹟發生;180 度轉回頭;相信神的話,順從神的吩咐,憑著信心,走進水中!

感謝神,以色列的祭司們選擇了信心順服的路,聖經說:「他們到了約但河,腳一入水,那從上往下流的水,便在極遠之地......那裏停住,立起成壘......全然斷絕,於是百姓在耶利哥的對面過去了。」(書三15-16)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這裏我們要特別注意先後的問題:不是水先分開,露出乾地,才走過去;而是用信心的腳步先踏入水中,然後水才分開。肉體的眼睛看見的是河水,信心的眼睛看見的是乾地。肉體說停,信心說走;肉體說「危險」,信心說「沒事」!啊,信心的人生,信心的事奉,何等奇妙!

二、自甘平庸的人生的態度往往是:

1. 自卑、自私、懦弱 -- 與「不甘平庸」相反的人生態度是「自甘平庸」,這種心態並不是「謙卑」,而是一種自卑、自私和懦弱的現象。


德國神學家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稱此種基督徒心態為廉價恩典(Cheap Grace),意思是人只願因主得救而不願作主門徒,只想得到主的好處,而不願吃苦跟隨主。但是主耶穌清楚的教訓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可八34)換句話說,作一個真正的基督徒與背十字架是分不開的,特別是在今天的時代,不必說在極權地區及異教(如伊斯蘭教)地帶,甚至在所謂基督教國家(如歐、美),也開始了對基督徒的歧視與壓迫。末世的確臨近了!

2. 淺嘗輙止,心無大志 -- 面對今天普世眾多的福音未得之民及未得之地,極多極多的人尚未聽到福音,竟有一位牧者公開表示說:「我們的教會並不『求大』,也不『求多』,我們只要能維持一百人左右就滿足了!」這真是魔鬼所喜歡聽的一句話!


甚至有的人竟引証聖經為根據;他們說,主耶穌豈不是說「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嗎?(太十八19)。結果,他們教會的禱告會至今只有兩三個人!

3.「你們的神太小」(Your God is too small) -- 聖經學者腓力博士(Dr. J.B. Philips)曾將聖經重新從原文譯為英文,稱為《腓力譯本》(Philips Translation)。他對教會說過一句一針見血的話 "Your God is too small!"中譯就是「你們的神太小了!」


當然,我們明白腓力博士的意思,他並不是說神是太小,而是說我們心中的神太小!因為我們的小信、小眼界、小心胸、小意志、小胆量而限制了我們心中的神,我們給神打了折扣。這是歷代教會有些領袖們可憐復可悲的現象!

我們好像都忘記了宣教先鋒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的名言:「為主謀求大事,望主成就大事!」(Attempt great things for God. Expect great things from God! )

筆者多年來一直在教會中宣講並鼓勵,我們大家要有廣大的心(愛神愛人)、廣大的眼(異象)、廣大的口(普世宣教)及廣大的手(服侍眾人),這是今日教會非常需要的心懷與態度。

願慈悲憐憫的神恩待今天的教會,使我們大家學習作「不甘平庸」的人!效法保羅的榜樣,憑著信心,宣告說:「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四13)

 

(作者為大使命中心榮休會長,本文原刊《大使命》雙月刊第一一七期2015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