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 是每位基督徒最常使用的問候語,其原意是指得罪了上帝的人,因著悔改結束了與上帝敵對的狀態,從而與上帝和好,並因此與其他受造物和諧,且自己的身心靈也得到和諧同一。平安是人的最好狀態!
縱覽聖經中使徒保羅的書信,可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所有其開始的問安,在 "平安" 之前都有 "恩惠" 一詞,因為沒有恩惠,沒有人可以有這個真平安!
"恩惠" 在聖經中是指罪人可 "因信稱義",即 "因信主耶穌,即可被稱為義"!
舊約中 神設定律法,使人知罪。因為沒有一個人能因遵守全部律法而在上帝眼中被看為 "義",所以,在新約中上帝應許我們單單因著信靠主耶穌而在上帝眼中被看為義﹐所以聖經說 "但如今,神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有律法和先知為證:就是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羅3:21-22)
因為 "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約1:17)
因而任何人 "因信主耶穌,即可稱被稱為義",即約翰福音1:12所說 "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 神的兒女。" 所以,"恩惠" 是上帝給人的禮物,真信主耶穌的人,即可白白得到,得救單單靠信主耶穌,而不是人的任何好行為,這正如人無法靠拔自己的頭髮把自己提起來一樣;但真信主的人,一定會有好行為!每個基督徒都是因有人傳了這 "因信稱義" 的道而得了這 "平安"!
聖經中至少有四個理由說明基督徒不可以不傳道:
(一)主自己的心意
聖經說:"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因為 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約3:16-17)
又說:"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祂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8-9)
(二)愛神的自然表現:"愛人如己"
聖經說所有的人都是照著神的形象被造("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創1:27)在這個意義上講,人人都有權利得到神最大的祝福,可是,罪卻使人與神永遠隔離,其結果如聖經所說:"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3:36)
面對這個聖經的警告,作為已經重生得救,並宣稱愛神,且愛人如己的基督徒,怎能對未信的人無動於衷呢?!因此,聖經提醒基督徒說:"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人若說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愛神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神所受的命令。"(約一4:19-21)
(三)神的命令
主耶穌在升天前對門徒最後的囑咐是:"......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太28:18-20)
之後,使徒保羅也在其最後的信中用最嚴重的語氣說:"我在神面前,並在將來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面前,憑著祂的顯現和祂的國度囑咐你: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提後4:1-2)
(四)僕人的本分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25:14-30中,談到人應盡最大努力使用自己從神領受的才幹時講到一個比喻說:"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過了許久,些僕人的主人來了,和他們算賬。......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
這裡,"兌換銀錢的人" 是指神的教會,那怕你的才幹只是 "一千",你一樣可以藉著教會的功用使自己的一千才幹得以發揮,產生果效,如請慕道友來參加教會的福音活動,或為人代禱等等,這樣,你的一千銀子,就因著教會的功能產生了 "利息",而不是 "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
這裡主親自提醒基督徒,不要作又 "惡又懶的僕人",因為他們對天國而言是 "無用的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