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生活才算「好生活」?簡單、快樂、平凡、幸福、一切需用不虞匱乏;抑或是轟轟烈烈、名成利就、位高權重;還是社會和諧、公義彰顯、冤屈得以平反?
各人心中對「好生活」都有不同的期待和想像,在聖經新約四福音書裡,耶穌曾向世人發出邀請,一同來享受天國的好生活,在上帝的標準和價值觀下過每一天,活出別具意義、豐富精彩的一生。
《天國好生活》(The Good and Beautiful Life—putting on the character of Christ)的作者司傑恩(James Bryan Smith)是美國堪薩斯州眾友大學(Friends University)的神學教授,也是更新事工(Renovare')的董事之一,致力推動基督徒靈命塑造的操練和更新。他在書中指出:耶穌基督著名的講章《登山寶訓》就是天國好生活的藍圖,只要按照當中的教訓切實遵行,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
很多人聽到要循規蹈矩地過生活,馬上就聯想到那些刻板、枯橾、苦悶、受約束、了無生趣的日子。為甚麼耶穌非得要我們依照祂的方式生活,才可以得到祂的祝福,或者死後得以上天堂?事實上,這不是耶穌的觀點。我們當然可以憑自己的意思過生活,任意妄為、自私自利、貪婪妒忌、狂傲自大、放縱情慾,然而最終卻為自己和親人帶來無盡的傷害,與想像中的「好生活」背道而馳,只剩下一聲歎息!
跟隨耶穌法則而活的人不需要過著苦行、乏味的生活,也不意味著要放棄休閒娛樂、看電視、吃美食、上網、和朋友玩耍......等多姿多彩的節目。事實剛好相反,耶穌基督的跟隨者所經歷的,是更高層次的樂趣和歡笑,並且可以享受上帝為生命提供的一切美善。因此問題不在於「我必須放棄甚麼來跟隨耶穌」,而是「若我不跟隨耶穌,我將會失去甚麼」,答案明顯就在人的心裡:我們將會喪失擁有美好人生的機會。
耶穌在登山寶訓裡承諾的天國好生活,並非是將來式的,要等到死後在天堂裡才得實現。只要跟隨耶穌的人在地上實踐祂的教導,天國就降臨人間。因為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時,那裡正在行使上帝的主權和命令,那裡就是屬於上帝的國度。
登山寶訓以八福作為開始,對當時聽道的群眾是極大的震撼。因為以色列人根深蒂固的思想,總是以為進天國的都要符合以下的條件:猶太人、男性、履行宗教責任與義務、健康而且富有。然而,耶穌卻宣告說:貧窮的、不幸的、傷心的、饑餓的、絕望的、受壓迫的,甚至是稅吏、妓女和罪人,都比尊貴和高尚的宗教人士法利賽人更早進天國。
在八福之中,耶穌邀請那些社會地位低下與被邊緣化的人與祂一同進入天國,成為天國的子民,馬上就可以展開天國的好生活。在論述完八福之後,耶穌隨即稱他們為世上的光和鹽,讓別人看見他們的好行為,在地上彰顯天國的美善。
耶穌在登山寶訓這篇重要的講章裡,應許祂的子民,毋須憂慮生活的所需,因為天國以全新的眼光看待金錢,在祂有無窮無盡的資源,祂必然會看顧、保護屬祂的人,祂的供應也超乎我們的想像,在祂的心意下,我們可以自由地運用祂豐富的賞賜。
所以耶穌勸勉我們不要在意地上短暫的財富,反而要重視在天上累積了多少永恆的資產。人間與天國價值的計算方式完全不一樣, 地上以擁有多少來衡量,天國則以付出多少來評估。因此,耶穌教導我們要憐憫貧窮、關懷弱小、扶助困乏,每一個善行在上帝的眼裡,都看為寶貴。
天國子民的好行為也包括不輕易動怒、不記恨、不報復,甚至愛仇敵,祝福那些咒詛我們的人。生活在天國裡,自然讓我們遠離色慾、貪婪、欺詐、驕傲和惡意論斷別人。
天國美好的生活就是以耶穌的觀點取代以前舊有的觀點,以全新的價值觀來檢視生活的每一個層面。住在天國裡,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依靠耶穌所賜的恩典和能力,一點一滴改變我們的心思意念與生命,活得更燦爛、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