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異國情】Hi, Taxi!

 

在現代文明社會,的士是城市人出入普通的交通工具。有電召服務,也在街上隨時揮身就出現眼前的。完善收費制度下,搭客和司機可有共識,省卻了許多收費的爭議不和。而且短途長路都令人感到舒服。可是,在非洲發展中的國家,的士行業發展和運作是很有趣的。

Woro Woro

就是當地的士的稱號如「電召車」;計程車;出租車等...但其字面意思乃 30 元 (當地幣) 的意思。此名源於某處地方的士收費為 30 元,的士因此得此名號。的士外形上,在城市一般是四輪四門的汔車,並以顏色區分,如黃色,綠色,又如車身是紅色,車身是黃色,有的配置的士燈或車門寫上字樣等以作識別。

召的士需知

在城市因交通繁忙時段有別而價格也有所差異。若有幸召得空車時也別過早興奮:要審慎車身內的設備質數。筆者有多次經驗,都發生在趕時間著急而作。上車後才發現,安全帶拉不動或很骯髒;車坐的椅的彈簧日久失修,令人坐而不安;車門玻璃窗不能上落;車門殘舊而失零不能打開等...

服務各異

除在較先進城市設有完善制度的地區外,在貧窮地方,的士的行車收費都沒有準則,就算配有計程器也沒作用。一般人仕在上車前都會先議好價錢,費用以每程計算,行李另計。載客並無限制,在途中可能會有中途載客的可能。筆者最初也感到經驗上初時有困難,特別要花時間陪伴別的客人走他的路;可是,在繁忙塞車的城市,這種一程多客也是解決交通阻塞的上策。常有司機開車後先到油站入油,或向客人要求先付部份車費。也有司機因私人事務要辦而耽誤行程;更有司機將收音機聲浪提高供以振作疲勞;司機也有因趕時間而在繁忙之大道上風馳而妄顧安全... 無論如何,車子總是會安然到步。

勞苦經營

一般司機都是「打工仔」。除每天向車主交付固定收入款項,扣除汔油費之後所剩無幾。政府無量的發牌,行內人仕都抱怨的士數量太多,供過於求和競爭激烈,經營之困難實在可見一班。因此,行業經營各出其謀,有的專在公共車站把關,等候遠行客;也有司機使用體積少和性能好的新車吸引長途客;當地銀行與車行也有發展借貸協助車主添置新車等,使路面頓時出現不少新型短小精幹的「小黃鹿」。

的士的勁敵

在城市中還有其他大眾交通工具,如廿六座位的小巴,或載客量較多的車。近年有從中國進口的三輪小的士,是中國農村內農作的運輸工具。其後經改良:由電單車改裝,尾後添上坐客箱,加配蓋蓬,在小鎮鄉外最為普遍,可載十多個客人往返市墟鄉外等,收費價廉,很受客人歡迎。

在非洲,一般貧苦大眾出入都使用比的士較平冝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車,或自駕電單車。長途時更可選擇接駁多次車輛以減低車費等。然而往往在每日繁忙時段,的士均滿載以致難以應召,這反映出的士也不失為大眾應急和方便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