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聖經 人生】少年煩惱

 

youth「我的女兒只有 13 歲,就開始交男朋友,而且和父母的關係也疏遠了。」

「我如果不讓我的青少年兒女交男女朋友,他們就算答應了也沒用,因為他們就會不讓我知道,偷偷交往。」

「兒女不聽父母的意見,如何是好?」

「東西文化的差異,令我們兒女處在夾縫中,無所適從。」

「中國文化的傳統:孝敬父母,尊師重道,兄友弟恭﹐但在現代文化長大的孩子,大都不會覺得這些是理所當然的。現在沒有 24 孝的兒女,只有 24 孝的父母,無奈又可悲!」

「我們送兒女去中文學校,但是他們回家都不講中文。我用中文和他們講話,他們就以英文回答,而且不喜歡華人文化。不但不喜歡,也有厭惡的情況。」

「和父母沒三句好話,跟朋友則談笑風生,談不完。」

「我限定兒子每天只上社交網一小時,他也答應了。只是我發現他起得很早,趁其他人還未醒來,就違法上網,我氣得把他大罵了一頓。」

「看我孩子交友的傾向,很可能將來和非華人結婚,我卻希望他和華人結婚。」

「我女兒和她的現任男友去長途旅遊,當然是住在同一房間。我說『現任』,是因為她已經換了幾個男友了。」

「十來歲的孩子不注重讀書求學,只注重打扮,解釋給她聽,求學的重要性,我的話好像水過鴨背,完全沒有作用。」

「今天的學校和社會,太注重性關係,好像人生的重點就是性,不但十來歲就交男女朋友,更加上同性的關係。」

「孩子的朋友要從男性改成女性,我的孩子不覺得有什麼問題,這世代真是黑白不分了。」

「我不了解我的青少年兒子,他,有時高興,有時生氣,有時有話講,有時把自己關房在間裏。」

每次講座,如果有問答時間,總是青少年問題最多,怎麼辦呢?

要處理和改善,必需先了解「病因」。就算父母和兒女生活在同一文化環境中,也有類似的問題。所以,「病因」不一定是文化背景,不一定是中西文化的差異。我們稱之為「代溝」。為什麼幾十年前你我年青時沒有那麼多問題呢?我們說是「時代不同」。

有一些青少年,初中高中生,要我講「父母無理時」這個題目,我問他們「誰的理才合理呢?」

誰的理才合理?東方?西方?華人?洋人?青少年?父母?祖父母?現代?上一代?古代?

有沒有不變的真理?

我的選擇是:跟從那超時空、超文化、永遠合理、永不會錯的。哪裏找?意思是,人生有沒有不變的真理?宇宙有沒有不變的真理?

這是我在大學時期的問題,我住在女生宿舍,那些同學最關心的是外貌。因為我當時很瘦,家人常恐怕我不健康,希望我胖一點,可是我就是吃不胖。怎麼住進女生宿舍,發現同學們都羨慕我的瘦,她們一天到晚希望自己瘦。她們很注重化妝,更注重週末有沒有約會,生活的重點圍繞在「有沒有男生喜歡她」。


哪裏找人生的意義?

我開始思想我應怎樣生活?我人生的目標應該是什麼?什麼道路才是平安、喜樂、有意義的道路呢?我想如果宇宙或世界有永遠不變的真理,那我跟著那真理活,一定沒錯。但是,第一、有沒有真理?第二、如果有的話,真理在哪裏呢?第三,找得到嗎?

我修了幾科哲學課,我發現每個哲學家各有各的理論。但是,都不能說服我。我開始想,一部機器應該怎樣使用呢?找誰問最好?當然,找那位設計這機器者問最好,因為他知道機器的設計,知道機器的功用,知道機器的限度等,他知道機器的真理。人,這非常複雜的「機器」,有沒有設計者呢?如果有,那設計者就有人的真理,但是,那設計者在哪裏呢?去哪裏找?可能找到嗎?

小時的影響

各位父母,孩子小的時候,你教的東西,有時很有用。讀到一篇見證,談到現在年青人(特別是女孩)很流行的一種信仰,叫做Wicca巫術,傳授的人會告訴年青人,那是無害的。是叫「白巫術」,不會害人,只是可以叫人由靈界得到力量,也是愛護大自然。那位16歲的女孩,學了之後,感覺有力量,有自信,不再感覺無能。

有一個夏天晚上,很熱,她躺在床上,忽然房間變得好冷,有一陣冷風從窗門進來,又有她描寫為「黑靈」的進來,團團圍著她,大聲譏笑她。她用 Wicca 巫術學到的咒語趕他們走,卻是趕不掉。每用一個咒語,那聲音就更大,快要把她嚇死了。忽然她想起小時候在教會主日學所聽到的,她就大聲求耶穌基督把那些東西趕走。她說,突然間,那些都不見了,房間恢復溫暖!她立刻立志回到耶穌那裏,一生跟從耶穌。

我從小在教會,從小讀聖經。那時,我也想到聖經的第一句話:「起初上帝創造天地」,我想,如果聖經說的是真的,那麼,聖經是創造天地之主的話,我可以研究,看看聖經的話是否真實。聖經所說靈界的事,聖經所說有關道德的事,不是科學方法可以研究的。但是,聖經所說有關物質世界的話語,卻是可以用科學方法研究的。

當時,雖然大學沒有教進化論,但卻是默認。我立刻想到,關於生物的來源,聖經和進化論有顯著的不同。聖經說上帝一說就有了,而且是十分好的。而進化論卻說是經過千萬年慢慢演化而成,越來越進步。聖經說上帝造的時候是有類別的,「各從其類」,而進化論則說一類慢慢變成另一類。我第一件看到的,支持「各從其類」,不支持從一類變成另類,我說,三歲的小孩子也可以告訴我,哪個是人,哪個是猴,沒有看到半猴半人的東西。

這兩樣,也就是聖經第一章,重複又重複的兩個原則,是科學事實所支持的─「各從其類」和「十分好」。科學事實卻不支持進化論的「一類進成另類」和「越變越好」。

開始時我還以為恐龍化石真是千萬年前的東西,後來我也發現原來那也不對,所謂千萬年也是根據進化的假設,不是真的有歷史,有目擊者的記載。

上帝創造天地

呀!原來「起初上帝創造天地」是事實,那麼這本聖經多寶貴,聖經就是「人廠」的手冊了。是人生的手冊。人生應該如何處理?聽從創造主的話就可以了。

聖經不單是「道德」標準,聖經是人生道路的指引。當我想到從小在記憶中的「金句」,約翰福音三章16節:「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我也了解原來聖經不是一些教條,而是愛的手冊,是要我們得益處的,是要我們得永生的。

難怪詩人說:「唯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篇一篇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