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婚姻衝突--影響情緒的非理性思想(11)--災難化某些事

 

上期討論理性治療(CBT)大師 David Burns 指出人最常見的非理性思想,包括:"揣摩他人的想法"(Mind Reading)、"非黑即白"(Black or White Thinking, All or Nothing)、"完美主義者"(Perfectionism)、"過急推論"(Jumping to Conclusion)、"只看負面,忽視正面"(Disqualify the positive)、"過份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並討論了 "錯貼標籤"(Mis-Labelling)的例子。今期,我們繼續討論一個經常出現的,特別是在壓力或突然意外時,容易看到的非理性思維所引至的非理性行為反應,這就是災難化某些事情(Catastrophizing)。

一次失去手機的經歷

話說有一個週末,王太去街市買菜,回家後發現手機不見了。她很緊張,感到遺失手機後果嚴重,努力思索在那裡最後用過手機,非要找回不可。她回到街市,首先懷疑是報紙攤。問過老板,他很快便大聲回答:"沒"。她很沒趣,先後去了生果檔、中藥房及超市,都是沒有。在極度失望和失落之餘,她想到要去手機店立即取消服務,以免被勾線打長途。

停止服務後,回到家中,又想到假如拾機者有善心,想致電機主去取回,但停了服務,又怎能通電話呢?於是又駕車回去重開服務。之後,她致電在上班中的兒子,訴說她面臨的問題,並問兒子應否取消服務。兒子直接說:

"取消,因沒有人會致電給你。如有人拾到,明天去二手店找會更可能見到!" 於是,她又去取消。她折騰了一整天,由下午到晚下,她都沒有好心情,由煮飯到吃飯都不發言。飯後子女都各自入房,避免衝突。丈夫找套舊喜劇電影看,以圖減輕不愉快氣氛。是日,人人都是輸家。

晚上,太太仍在喃喃自語:

"我真蠢,又沒用,手機那麼重要都會遺失"(1);

"會否我的資料被偷,信用卡資料也被取出?我下個月的帳單會超標,會被人取清我的錢,以至破產?"(2);

"最大可能是報檔老板取走,他們真沒有良心,不是自己的也要取去!"(3);  

"如果不是為你們去買菜,我便不會遺失手機!"(4);

"幫人又如何?自己卻沒有好結果!"(5);

"所有資料都失去,我怎樣安排這個週末的大食會?又如何安排下個月的旅行訂房租車之事?會否全部活動告吹?全世界的人都罵我沒用,不再是朋友!"(6);

"為何沒有想到要 backup 電話及電郵名單?我應該可以做到的,但未做!"

這晚,她睡不安寧,不時自怨自艾。次日早上,準備上車返工,竟在車頭乘客位之前方左角處,看到她的深色手機,即時喜極而泣,昨日的憂愁自責和責他的心情一掃而空。從這例子,可以看到她的非理性思維嗎?她的每個回應都反映不同情況的非理性思考,例如:(1)自我標籤; (2)災難化; (3)過急推論; (4)過急推論; (5)過份概括化; (6)災難化; (7)完美主義者。

災難化某些事情(Catastrophizing)

災難化某些事情(Catastrophizing)就是誇大事情的嚴重性,去到極點,彷彿是世界末日般,生死關頭,非立即處理不可。例如:"天啊-- 我做了一件錯事。多糟糕,多可怕!流言似飛火,我的名聲全毀了!" 你要讓全世界的人都集中注意你,為你解困。災難化,你是把一件普通的消極事件看成了嚇人的怪物。有此反應的人,看事情傾向非常負面,未能冷靜過濾那些負面消息,失去平衡正反對照的能力,選擇性地從最壞的方向出發。這亦反映內心欠缺平安,低自信,安全感非常不足。此情況下的行動,大都是本能性反應(沒有對或錯),但往往都是反應過敏,過猶不及,甚至是過份激動(例如很大聲-- 引起注意; 大哭,極端用詞等等。)更差的是會引發出一連串的惡性循環,彷彿更加印證其極端想法是對的。看看以下例子:

朋友看見自己丈夫與另一異性朋友午飯-- 一定是:"丈夫有外遇,婚姻完了!人生也完了!" ;

收到信,兒子學校要召見家長-- "兒子犯大錯,他的學業前途盡失,多年培養白費!" ;

男友外套袋發現有女性手鐲-- "男友另有新歡,他如此不專一,我們的關係完了!" ;

早上見到老板剛入辦公室大門,你知道他見到你,卻沒有打招呼-- "老板對我有不滿,可能有人在背後造謠,可能職位不保,要找後路了!"

太太突然從廚房大叫:"那些蕃薯全部都爛掉!" 實情是:廚房有紅,黃及紫蕃薯三種,紅及紫蕃薯皆沒問題;她是指黃蕃薯變壞,而事實上隻是有少部分的黃蕃薯的前端變壞。但當說出 "那些蕃薯全部都爛掉",使聽者以為是全部的蕃薯,全部都變壞。她未能分辨少部分與全部,而隻看到少部分有問題,便視作全部都有問題!

上述日常生活例子,相信並不陌生。人生常遇到的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意外事件每日在報紙看到大量出現。面對這些突發事件(可稱為逆境),當事人有何自我改善之道?身邊的人又該如何回應及協助?我們在下期繼續討論。

"事件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事件的反應。"(易經)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