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試過在同事背後說他/她的閒話,但面對他時,卻擺出一副友善的姿態?
或者,大家有沒有試過在午飯或休息時與三五同事傾談,反對上司的意見,但回答上司時卻唯唯諾諾?
又或者,大家有沒有試過對公司的政策不滿,但當公司邀請員工踴躍表達意見時卻一言不發?
我相信答案是「有」,「有」,和「有」。
有些時侯,我們總是選擇在人家背後說話,不願與當事人直接對話,當中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 避免衝突:因預期直接對話可能引起衝突,而衝突又會帶來不愉快的後果,令雙方關係僵化,所以倒不如不直接對話了。雖然不能解決自身的不滿,但起碼維持表面的和諧,避免關係變得緊張。
● 尋求認同:既然選擇在人背後說話,當然同時亦會選擇志同道合的人作為傾訴對象,從對話中嬴得一份認同和支持。
● 缺乏自信:要尋求認同的背後原因可能是因為缺乏自信,不能夠亦不勇於直接表達自己反對的聲音,唯有在親信面前才能表達心底說話。
● 缺乏尊重:就是漠視他人感受,肆意在人背後說長道短,對人造成傷害亦毫不在乎。
● 無聊無知:有些人純粹是因為無聊所以隨便以他人的事情作為對話的內容,他們不是蓄意在言語上對人造成傷害,卻因著如此隨便的說話態度而說了他人閒話也不自知。
● 製造笑料:我們的社會文化也有從取笑他人的過程中尋找快樂,所以常在有意無意間在人背後以他人的事情談作笑話。
● 蓄意中傷:當然,有些人是有計劃地在人背後說長道短,撒播流言從而蓄意中傷害他人。
聖經雅各書三章說:「人在很多事情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就能勒住自己的全身。」而箴言更有多處論及說話的藝術,例如13:3:「謹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張嘴的,必至敗亡。」,14:23 :「諸般勤勞都有益處;嘴上多言乃致窮乏。」25:23:「北風生雨,讒謗人的舌頭也生怒容」,和17:27-28中講到「寡少言語的,有知識;性情溫良的,有聰明。愚昧人若靜默不言也可算為智慧;閉口不說也可算為聰明。」
是真的,言語能造就人也能傷害人,所以我們要謹慎自己的言詞,尤其是當在人背後論及他人的時候,我們要反思一下究竟為何要以他人的事來作對話內容,究竟這段對話會對當事人和我們帶來造就還是傷害? 同時也要反思一下: 與你對話的人是否成熟可靠,你跟他/她表達這些內容之後,他/她能否給你有正面的回應,還是只會火上加油,煽風點火 ? 還有他/她能否保密談話內容? 還是將所聽到的一傳十,十傳百地散播出去呢?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反思一下為何我們未能在當事人面前直接表達自己的看法。若然心感不安,我們能否拿出勇氣與真誠,與當事人直接表達心中的不安不滿,而非採取在背後說話這種逃避和消極的做法呢?
想深一層,若換轉角度,我相信我們也寧願別人直接與我們對話,而非在我們背後說話吧!所以讀者們,盼望我們也學會謹慎言詞,務要說誠實並造就人的話,在職場上用說話祝福和建立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