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瑣記】根基的作用

 

Base「你們為什麼稱呼我 "主啊!主啊!" 卻不遵我的話行呢?凡到我這裡來,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我要告訴你們他像什麼人:他像一個人蓋房子,深深地挖地,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發大水的時候,水沖那房子,房子總不能搖動,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惟有聽見不去行的,就像一個人在土地上蓋房子,沒有根基﹔水一沖,隨即倒塌了,並且那房子壞得很大。」(路加福音 6:46-49)

亞比雅是分裂後南國的第二任王,因祖母拿瑪是拜偶像的亞捫人,是所羅門生活舒適時所娶的。其兒媳瑪迦(羅波安之妻)是押沙龍之女,瑪迦母親(押沙龍妻)是亞蘭國基述人(撒下15:8)。因其父押沙龍在基述逃難期間生育女兒,之後又因圖謀篡奪王位而遭難,苦毒的家庭環境可能導致瑪迦對大衛家積累怨恨。有了祖母拿瑪和母親瑪迦的苦毒及信仰因素,亞比雅的家庭環境難免外族信仰的影響,因此自然仿效長輩,行神眼中之惡事(王上15:2-3)。

雖然如此,分裂後的南逃祭司和利未人與猶大國聖職者的同心事奉,帶出國家在靈性上的正面影響,加上祖父所羅門和父親羅波安不同程度的敬虔,這些對他是有一定作用的,故亞比雅的三年作王期間,雖受女長輩的惡劣信仰影響,卻也做過神眼中的義事,與耶羅波安打仗、危難之時的禱告很蒙神欣賞(代下13:4-16)。戰役描述如下:

兩軍對陣,南國士兵四十萬,北國八十萬,僅外觀陣勢就能使猶大人嚇破膽。亞比雅此時的反應既敬虔又鎮定,他大聲回憶祖先對神的敬虔、及此態度帶來的祝福,以此打擊敵方的囂張、鼓舞軍中士氣(代下13:4-12)。正當他埋頭鼓動時,忽然發現兩頭夾擊的前後伏兵,來不及對神生怨意(信心十足讚美之為何還使他面臨窘迫?)他下意識地急忙領兵禱告﹐助陣之祭司也同時吹號。危難之時的同心直求使神發憐憫——北國士兵徹底敗於他們,五十萬以色列人仆倒死亡(代下13:13-18)。亞比雅在世時,耶羅波安不能再強盛,並且他遭耶和華攻擊就死了(代下13:20)。

聖經記述此事件時,把人對神的態度、及神的反應描述得異常詳細,還特別提到祭司也參與戰斗。亞比雅危難之時不忘敬畏神﹐並重視祭司參與。在大難臨頭﹐不知所措時,他第一反應是想起神的恩典,與祭司共同率眾向神呼求。可想而知,其父輩平時敬畏神對他還是有影響的,這是我們現代基督徒父母的榜樣。家長平時的信仰生活是否認真,會直接影響子女的信仰根基,突發事件臨到時,人的敬虔程度便會有不同反應,蒙福程度也會隨之而不同。

今天有些基督徒聚會少,平時的信仰生活也幾乎空白,寧浪費時間卻不願付出在信仰追求上。難處來臨時的第一反應是憂愁或埋怨,接下來是自己想辦法﹐病急亂投醫﹐忘卻禱告,喜歡自己作主,不願交託給神,"依靠主、經歷神"對於他們就是天方夜譚。有人受洗前出於好奇還願試試,有人因不信連試都不願試,即便試過﹐經歷過神,受洗後很快也忘了,生活又恢復到不信的原樣,成為行為不信者。此類家庭是上行下效,孩子將來的信仰也很艱難,更無法學習經歷神了,還不如亞比雅王。

亞比雅雖有祖母和母親的惡榜樣,卻也有祖父所羅門和父親羅波安的善榜樣,大難臨頭時還知敬畏神。若我們孩子遇難處時連禱告的意念都沒有,那是因為平時他們身邊沒有可效仿的榜樣,自然沒有敬虔的習慣和理念,也不會有敬畏神的反應了。